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读文·番吾】原文:渡河,逾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资治通鉴》第3卷
【简介·番吾】番吾,古地名,亦作蒲吾,在今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南。战国赵地,称“番吾”。为秦、赵争胜之地。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张仪游说赵王中所提及的“进据番吾”,指的是此地。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名将李牧指挥赵军在番吾击败秦军,就是历史上以小胜强的著名的“番吾之战”。
战国后的番吾之地,汉置蒲吾县,隋置房山县属恒州。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改为平山县,至今。现在的平山县,地处河北西部,太行山东麓,面积为2648平方公里,境内除山峦起伏外,还有滹沱河、柏坡湖、中山湖(黄壁水库)等;著名景点有:西柏坡、白鹿温泉、红崖谷、天桂山等。
【随笔·番吾】番吾古地,在哪?有考证,普遍认为番吾古地在今平山县。《平山县志》载:“平山县春秋时为晋蒲邑,战国时赵置番吾地。”番吾古景,看啥?有体验,这里景观多多,最为著称的是山景。古时,番吾山水秀丽,文化独特,“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七山八湖,山湖相连。在山间,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尤显天桂、驼梁、藤龙、王母等名山的多彩魅力。
番吾古地的天桂山,位于今平山县北冶乡。此山是北方珍贵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区,集雄、险、奇、秀于一山,融山、泉、林、洞于一区,颇具桂林山势之特点,而有“北方桂林”之称。主峰海拔1270米,总面积60平方公里,分为青龙观、万佛岩、玄武峰、滴翠谷等景区。这里峰险、石奇、洞幽、泉多、林木繁茂、云雾缭绕。山上古建原为崇祯皇帝归隐行宫,后改为青龙观道院,又称“北武当”。建筑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主要人文景 观有:真武殿、大光明殿、东西朝房、钟楼、鼓楼、苍岩宫、三道灵官阁等三十余处建筑。近年来,天桂山历经重修扩建,绿化美化,殿宇林立,碑碣夹道,亭阁,曲廊,绿树掩映。天桂石林堪称北国奇观,其主峰顶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在天桂山内琳琅满目的怪石竟相崛起似柱似塔,如禽如兽。游龙、仙蛙、象阵、云屏、瑶台等造型,千姿百态,形象逼真。尤令人观止叹绝的是林立的怪石中,多有树木或丛生石上,或匍匐山岩,或曲折斜出,石林之上生树林,树林之中隐石林,令人扼腕叫绝。
番吾古地的驼梁山,位于今平山县合河口乡。此山北起驼顶,南至四道沟(又称南沟),长5公里;东自峰脊,西至山西界,宽约4公里,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81米,是平山、阜平、山西五台三县的分水岭,为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这里层峦叠翠,万瀑齐飞;有三万多亩苍苍莽莽原始森林,密林中飘舞着数百条瀑布、千姿百态、飞珠溅玉;隐于蓝天白云之间的山顶草原,宽坦如砥,绿草如茵。驼梁山之名,是因山顶两峰此起彼伏,形如骆驼峰脊而得。驼梁山山体属典型的变质岩地貌结构,以奇、秀、高、远耸立于巍巍太行,更以凉、幽、静、野而驰名华北,久享“太行绿宝石”美誉。由四道沟入山,沿碎石路蜿蜒而上,两侧青山耸立,怪石磷峋,松生崖,虬藤攀缓,路边流水抚石,树间小鸟鸣唱,好一派风光。因此,驼梁山被当地人称之为“小泰山”。
番吾古地的藤龙山,位于今平山县湾仔村。此山西接天台山,北临横山湖,南连仙女湖,距县城 25公里 ,东距省会石家庄50公里,是一处集地质景观、森林生态、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的高品位原生态自然风景区,其面积8平方公里,山险、石奇、水清、树美、林绿、野幽,尤以红色峡谷地貌、绿色空中草原、华北藤海森林、四季云海、二战堡垒战壕称奇。景区内3谷、3溪、3崖、5瀑、8泉、32潭、13峰岭、58奇石,兼有日出、晚霞,雄奇灵秀、神功天成。 1000米红色石谷,彩石连绵、潭瀑成串,清流润石色彩斑斓。峡谷两岸翠峰耸立,溪谷中间流水潺潺,鸟音泉语,深幽秀丽。千亩藤林起伏如海,林下形成千万座藤宫绿帐,享有“温带雨林”之美誉。
番吾古地的王母山,位于今平山县营盘村。此山乃太行山脉之母山,古称房山、铁山、西山、王母山,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王母道场始于汉朝,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相传汉武帝在一次巡游天下时患病而卧床不起,受王母的指引来到了王母山,饮用那里的圣水疗疾而痊愈。为表达感恩之情,每年都携众官员到王母观拜谒,饮以琼浆,奏以霓裳。后来他下令在王母山上修建了皇家祠堂,即王母观。汉武帝在山上建皇家祠堂后,赐山名为“王母观山”,并敕封为“天下第一灵山”、“天下王母祖庭”。王母山绵延数十里,横亘天际,主峰海拔1252米,八岭六沟七道泉,山半生就二平台。此处结庐避暑自古人多,奇峰怪石林立,古洞奇特有深百余里通他县者。悬崖雄险,云深林密,绝壁上千年古柏簇簇滴翠,花果盈坡,山山飞瀑,壑壑争流,幽谷潭池成串,百鸟争鸣,小兽相逐。古刹、新庙犹如宝石般散落满山苍翠的林海之中熠熠生辉。每年春秋传统庙会香客和游人10万有余,可谓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谢谢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