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读文·岷江】原文: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资治通鉴》第3卷
【简介·岷江】岷江,水名。长江上游支流。在四川省中部。源出岷山南麓,东源出弓杠岭,西源出郎架岭,南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灌县出峡,分内外两江,到江口复合,经乐山纳大渡河,到宜宾入长江。岷江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万平方公里。岷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有大小支流900余条,上游的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江、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上游谷深水急,在灌县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支流分歧,灌溉成都平原,灌县以下可通航。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张仪说楚王中所提及的“浮岷江而下”,指的就是此江。
岷江源是岷江的发源地,位于四川松潘县与九寨沟县交界处,以一片开阔的沼泽地,源源不尽,奔流千里,容纳百川,形成滔滔滚滚之势,最后汇入长江。
【读后随笔】岷江干流看胜景
谈到岷江,首先想到的是岷江干流。从定义上说,干流是河道体系中级别最高的河流,通常从河口向上延伸至河源。岷江,又称汶江、导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其干流均在四川境内,发源于岷山南麓松潘县,流经阿坝州、都江堰市、乐山市,在宜宾市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并依据地理特点,分为上游、中游及下游三个河段。在这三个河段上,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文化名城接踵比肩,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尤是沿岸标志性的景观更加迷人。大凡游历者,无不将这些风景胜地珍存于记忆之中。
岷江干流上游段上的松潘城。众所周知,都江堰以上为岷江干流上游段。此河段全长341公里,区间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主要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包括松潘、黑水、茂县、理县、汶川等县。岷江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多民族聚居地,最有标志性的景观是松潘古城。此城位于阿坝州松潘县内,坐落在岷江上游源头上,史称“扼岷岭,控江源”的岷江第一城。据记载,松潘城始建于唐代、完工于明代。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平面跨崇山,依山势略呈三角形,东部崇山之下河谷部分为长方形;外城毗邻内城南面的河谷下坝,有城门与内城相通,平面为长方形。其城墙总长6.2公里,高12.5米,最厚处15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粕连勾缝,坚固如铜墙铁壁。古城有城门共7道,其中内城5道,东曰“觐门”、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充”、西南向称“小西门”;外城有城门2道,东西向称“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雕图案,别具匠心,精致美观。
岷江干流中游段上的都江堰。从都江堰市至乐山市为岷江中游段,河段总长215公里,区间流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岷江流进成都平原后发生了惊世的变化,如果说它在上游时是天造之江的话,那么到了中游后却成了天人共造之江。其主因是这里有了都江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是造福于民的伟大灌溉工程,也是最为著名的建筑景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都江堰。这个工程采取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控制了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不仅消除了水患,而且还能灌溉当时300多万亩农田,至今依然滋润着天府的万顷田地。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于人类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理所当然属于岷江干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岷江干流下游段上的合江门。岷江下游段自乐山市至宜宾市岷江河口,河长155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这里有乐山大佛、宜宾合江门等。乐山大佛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景点,而宜宾合江门虽然名气没有那么大,但仍是这里的标志性景观。合江门位于宜宾市中心城区东面,是岷江干流之尾门,为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地。合江门风光独特,左面缓缓流淌、水色如黛的江是岷江,右面翻花鼓浪、水色泛黄的江是金沙江。一看就知道,岷江娴静温柔,如窈窕淑女;金沙江粗犷刚烈,像铁血儿男。二者在合江门拥抱,合流成为举世闻名的长江,卷起一江欢乐的浪花流向东方,最后注入东海。合江门也是名胜宝地,这里有古白塔、禹王宫、双月楼、夹镜楼、水陆码头等;在禹王宫内,有正厅、花厅、阁楼、戏台、厢房及滨江围栏等。由于合江门是长江之首,故而又称“三江口”。正是此“门”此“口”,使宜宾誉享“万里长江第一城”,让游人美感“三江吻合中秋夜”。有这样的描述和赞叹:每当中秋之夜,登上“双月楼”眺望,三江吻合处平静无波,流沙雪白,明月当空,江中双月辉映,一明一暗,真乃天下罕见的水月奇观。(谢谢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