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地051﹒函谷关

(2020-04-06 16:13:19)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读文·函谷关】原文: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资治通鉴》第3  公元前318)译文:楚、赵、魏、韩、燕五国联军讨伐秦国,进攻函谷关。秦国出兵迎敌,五国联军败退而回。

【简介·函谷关】函谷关,古关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灵宝东北。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联军讨伐秦国,至此而败退。公元前207年,刘邦西入咸阳,遣兵守此以拒诸侯军。函谷关最闻名的是,老子曾在此著述《道德经》,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读古地051﹒函谷关

今日之函谷关,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还是景致优美的胜地,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读后随笔】函谷关传奇:青牛·白马·雄鸡

函谷关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河南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距三门峡市区约75公里,灵宝市区12公里。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国,后毁于战火。1987年重修太初宫,1992年复建函谷关关楼,是一处融道家文化和军事文化于一体的人文游览区。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函谷关始建时,“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函谷关在战国时期就有许多传奇故事,其中津津乐道的是:“青牛、白马、雄鸡”。

读古地051﹒函谷关

青牛传奇  据传,当年老子是倒骑着青牛来函谷关的。后来,这头青牛由当地老农饲养。期间,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没想,老子的那头青牛也不吃不喝了,饲养人很害怕,立即去请郎中。郎中说:“这年头,人都治不好,还治什么牛啊!”饲养人就死缠硬磨让郎中去看看,郎中答应了。看病时,青牛站立不稳,一直咔咔不止,突然咔出一个肉团。郎中见后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也就是现在的牛黄药),分发给有病的关民。患者吃了这药丸果然病好如初。为了感谢制药郎中和青牛的救命之恩,人们都说这郎中是“老君”、这青牛是“神牛”、这药丸是“仙丹”,并约定每年正月二十三为“牛节”以示纪念。这天,家家门上贴着用黄纸剪成的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白马传奇  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门客中有一名叫公孙龙的人,想到秦国去游学。那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秦国得知后,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一概不得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验过符节就要过关。关吏拦住说:“你人可以过关,但马不能过关。”公孙龙不高兴地说:“马不能过关。白马非马,怎能不让过呢?”关吏说:“白马也是马呀!”公孙龙说:“难道我公孙龙就是龙吗?”关吏被问愣了。公孙龙接着娓娓道来:“‘马’是指名称而言,‘白’是指颜色而言,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也就是说,白是一切白色的共性,而不是马;马是一切马的共性,而不是白。白马指白色的共性加上马的共性。所以白马并不是马。关吏越听越糊涂,如坠云里雾中,不知如何对答,只好让公孙龙和白马都过关了。白马过关传奇,在于它竟成了当时哲学上“白马非马”争论的大命题,说明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已开始在思考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雄鸡传奇  战国时期,齐相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门客三千。一次,孟尝君率多位门客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留,并待后找借口杀掉。此时,孟尝君一门客装狗钻入秦库房,盗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宠妄幸姬以求救助。幸姬得狐白裘后,为孟尝君弄到了出关文书,孟尝君一行立即出逃,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出关多时了。至今“鸡鸣狗盗”典故,已深深烙印在函谷关上。(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