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美东
徐美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818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地050﹒啮桑

(2020-03-29 16:01:05)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读文·啮桑】原文: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资治通鉴》第2  公元前323)译文:秦国国相张仪与齐、楚两国国相在啮桑举行会议。

【简介·啮桑】啮桑,古地名。亦称齧桑。在今江苏徐州市沛、丰两县交界处,即栖山镇与华山镇之间。啮桑这个地方,春秋战国时归宋国,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秦国张仪与齐国、楚国的宰相“会啮桑”,指的就是此地。《史记•魏世家》:“(襄王)十二年楚败我襄陵。诸侯执政与秦相张仪会齧桑。”

 

读古地050﹒啮桑

当年秦、楚、魏、齐四盟会之所以选择于啮桑,是因为这里既有栖山,又有泡河,还是四国之通道,故为会盟的好地点。秦灭六国后,啮桑属泗水郡。西汉时因黄河决口而沉入微山湖中。

【读后随笔】由啮桑所想起的……

啮桑这个地名,已经消失2000多年了。不过,在史籍中仍可找到它的记载踪迹。《史记·楚世家》: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史记·索引》注释:啮桑“在梁与彭城之间也”。大梁,是当时魏国的首都;彭城,是当时宋国的首都。学者认为,大梁与彭城之间的啮桑,理该在如今江苏丰县和沛县之间,具体地说就在今天丰县华山镇和沛县栖山镇一带。笔者印象,位于华山镇与栖山镇之间的啮桑,这个古地名确实有点怪,但每每听见它,不由得想起二三事来。

读古地050﹒啮桑

(一)想起史籍记载中的“啮桑会盟”。公元前323年,秦国为对抗魏惠王的合纵政策,达到兼并魏国国土的目的,遣秦相张仪运用连横谋略,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以孤立魏国,从而消除秦国东进的忧虑。此次会议,史称“啮桑会盟”。啮桑会盟规模并不大,但所带来后续影响却不小。尤其是让啮桑这个名字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连连出现在《史记》中。《史记·秦本纪》:二年(公元前323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史记·六国表》:秦惠文王更元二年,“相张仪与齐、楚会啮桑”。《史记·楚世家》:“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史记·魏世家》:“十二年,楚败我襄陵,诸侯执政与秦相张仪会啮桑”。《史记·田齐世家》:“秦使张仪与诸侯执政会于啮桑”。《史记·张仪列传》:“使与齐、楚之相会啮桑”。看来,啮桑在战国时期是受宠要地。其原因大致是,左有栖山镇的栖山,右有华山镇的华山,前平后靠,交通便利。难怪,秦、楚、魏、齐一致同意会盟于此。

(二)想起民间传言中的“啮桑灾区”。据民间文学《沛公刘季》记述,秦末泗水郡守田壮率军驻扎在今丰沛二县边界,原本这里是一大片桑树林,后来有一年遭了灾,来了一种没见过的虫子,把桑树全毁了,所以就改了地名叫啮桑。田壮在啮桑这个地方用兵,很难用枯木作掩护,只好采取正面强攻的办法,在此维持军事活动。可见,此时的啮桑是虫灾区。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入濮阳瓠子河,淮、泗一带连遭水患,丰沛二县的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汉武帝发卒万人堵决口,尽管成功地控制了洪水,但啮桑还是难逃一劫。因此武帝在《瓠子歌》中悲叹:“啮桑浮兮淮泗满。”后有注曰: 啮桑,邑名,为水所浮漂。可见,此时的啮桑成了水灾区。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啮桑在战国期间是宠儿,可是到秦汉之际却屡遭厄运,不是虫灾便是水患。如此说来,“啮桑”是灾区的代名词。

(三)想起中医药方中的“啮桑天牛”。早就听说过,天牛是一味中药。当下看到古代地名“啮桑”,自然会想起这味中药。在中医药方中,天牛就是啮桑。《本草纲目拾遗》和《中医大辞典》中载:谓天牛,啮桑也。大抵在桑树者,即为啮桑尔。一角者,名独角仙。入药,并去甲、翅、角、足用。主治:疟疾寒热,小儿急惊风,及疔肿箭镞入肉,去痣靥。其实天牛,在它成为中药之前就是一种有害的昆虫,它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自身的长度。天牛即啮桑,又称天水牛、八角儿、牛角虫等,此虫大部分危害木本植物,如松、柏、柳、榆、桑等;部分危害草本植物,如棉、麦、玉米、高粱、甘蔗等;少数危害木材、建筑、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重要害虫。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有《天水牛》诗云:“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为牛竟何益,利吻穴枯桑。”在千年之前的古时,以“啮桑”称呼地名,岂不是借用了中药天牛么?是否有意为之,至今不得而知。然而可知的是,此地当时属于高危灾害区,管它叫“啮桑”是相当贴切的。同时用“啮桑”称呼地名,更能唤起人们关注此地,并期待此地能像“啮桑天牛”那样,成为不可多得的一剂中医良药。(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