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地048﹒焦

(2020-03-15 16:01:07)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读文焦】原文:秦伐魏,围焦、曲沃。(《资治通鉴》第2  公元前330)译文:秦国进攻魏国,围困焦城和曲沃两个地方。

【简介焦】焦,古地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陕县)一带。焦,因焦水(苍龙涧河)而故名。古焦之地曾有焦国,它是此地历史上的第一个封侯国,始于西周初期,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是为焦国;又筑城于此,是为焦城。焦国于西周晚期,为虢国所灭,虢后又被晋所灭。以后,焦国亡去,其地名还在。

 

读古地048﹒焦

战国时期,焦地先属魏、后归秦,故有秦打魏“围焦”之说。公元前390年,秦在焦始置陕县,隶属三川郡,后属弘农郡。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陕州后,陕县属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陕县属陕州。直到建国后,陕县并入三门峡市,改为此市所辖的陕州区。现在的三门峡市陕州区,面积为1763平方公里,辖413乡,景点主要有:地坑院、空相寺、安国寺、雪花谷景区等。

【读后随笔】古焦景物在陕州

焦,古地名,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一带,史称“古焦在陕州”。《路史·国名记》中谓陕县之焦国乃“谯侯旧国,谯,云焦,故城在陕州东北部”。古焦在陕州这块土地上,从西周至东周初有近300年的历史,其后续影响达千余年之久,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涵义,当地人喜欢用一句流行话语来表述,叫做“一水孕一城,一城兴一国”。所谓的“一水一城一国”,其实就是焦水焦城焦国。不难看出,此乃“三焦”是本地历史文化之根脉,也是古焦景物在今陕州的魅力所在。

读古地048﹒焦

焦水,一条在陕州的古老河流。古焦这块土地,因焦水而得名。焦水,现在管它叫苍龙涧河。此河发源于三门峡市陕州区甘山摩云岭西张村乡境内,干流总长度 40公里,平均坡降 2.8%,河床宽度2060米,流域面积 177平方公里,为季节性河流。在苍龙涧河入黄河口形成了苍龙湖,美称“天鹅湖”。苍龙湖水域面积1100多亩,水生植物较多,有芦苇、香蒲、荷花、睡莲、水生美人蕉等,极像江南水乡,颇有芳草萋萋,白雾迷离的意境。夏日里,走在苍龙木栈道上,手边的荷花池,会让你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感。之所以誉称天鹅湖,是因为每年十月份都有数以万计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经过长途迁徙,到此栖息越冬。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飞翔,或安详优雅地结伴嬉戏,或温情脉脉地交颈摩挲,或悠闲自得地以嘴梳理羽毛,或颈扎水中,翩翩跳起“芭蕾舞”,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大概是焦水所造就的“杰作”。水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如此美丽的水系,是人类居住的好地方,孕育一城全然不成问题。

焦城,一座在陕州的古老城邑。《史记》围焦降之《注》括地志云:“焦城在陕州城内,因焦水为名。”焦城,也是因焦水而得名的。据历史考证,焦城始建于西周,如今的李家窑遗址,就是当年焦城所在地。李家窑遗址,位于今陕州区东南45公里处,由城垣、城壕、宫城、宫殿以及制骨、制陶、冶铜作坊和粮库等组成。现存城垣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1050米,南北残宽560610米,周长约3200;城垣外平行环绕两道城壕,内城壕宽13米,外城壕宽1522米,深436米。宫城和城垣之间分布着制骨、制陶、冶铜作坊和粮库。其中,制骨作坊发现数以千计的骨器成品、半成品、骨料等,并有制骨工具铜锯、砺石等;在冶铜作坊发现大量的炼渣和陶范;制陶作坊发现的陶窑保存较为完好,并且出土有陶器成品和半成品等珍贵文物;在粮食窑藏区,发现一处排列整齐有序的窑穴,这些窑穴均经过加工处理,应是储藏粮食的粮库。由此观之,当年的焦城既有山险可据,又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既能保证充足的水源,又能储备足够的粮食,可谓是立国建国的风水宝地。

焦国,一个在陕州的古老封国。西周王朝历史上有两个焦国,一是在山东嘉祥的姜姓焦国;二是在河南陕州的姬姓焦国。《史记·周本纪》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汉书·地理志》载: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这里所说的焦国,无疑是今三门峡市陕州的古老封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裔于焦,建立焦国;西周晚期,焦国被虢国所灭,其后代以国为姓,遂为焦氏。若干年后,人们在三门峡市焦水湖畔建有“焦国纪念碑”,碑体由两部分构成,下部为古焦城城郭,上部为古焦国旗帜,旗中“焦”字为大篆体,具有公元前的时代特征。碑底长度300分米即3000厘米,表示古焦国历时三百年,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旗帜高128分米,表示焦姓在中国百家姓中位居128位。碑底座周长150分米,表示当今全国150多万焦姓宗亲,同心协力托起发展宗族经济文化之大业。整个纪念碑包涵着古焦的一些主要元素,游览者可以通过观瞻获得焦水、焦城、焦国以及焦姓的历史知识。(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