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地013.南郑

(2019-06-02 11:35:20)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读文南郑】原文:秦伐蜀,取南郑。(《资治通鉴》第1卷 公元前387年)译文:秦国攻打蜀地,夺取南郑。

【简介南郑】南郑,古地名,位于今陕西汉中市南郑区。古地南郑,西周时为周邑,春秋后先属秦后入蜀。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水经注》:“(郑)恒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战国始,南郑成为重要军事通道,“秦伐蜀,取南郑”。

 

读古地013.南郑

秦统一后,南郑为汉中郡治,南郑正式置县。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汉末政治家张鲁在南郑,建立“五斗米道”政教合一政权将近30年;南宋诗人陆游在南郑从军等。南郑历为汉中郡、道、府、县所在地,为陕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现在的汉中市南郑区下辖22个镇。

【读后随笔】南郑古地的陆游情结

南郑古地,自从与陆游相识之后,便有令人叫绝的“陆游南郑情结”。陆游(11251210),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据记载,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3月,陆游被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为幕宾,来到南郑度过了他一生极为宝贵的八个月的戎马生活。在南郑期间,陆游积极军事,努力创作,是坚定的抗金战士,又是卓著的诗词大家。他亦军亦诗,写下了大量的爱国、爱南郑的诗篇。遗憾的是,他在渡江时被水冲走了百余篇,幸存的只有30多首诗,后编入《东楼集》。陆游离开南郑后,直到他逝世的近40年中,始终心系南郑,用诗篇来寄托对南郑最珍贵、最难忘的情怀。有统计,在陆游现存的9000多首诗词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诗篇是在抒发与南郑的特殊感情。

读古地013.南郑

陆游的南郑情结,突出地体现在陆游的诗词中。有云:南郑的山水,唤起了陆游的满腔诗情;陆游的诗篇,增添了南郑的无穷光彩。纵观陆游的南郑诗词,先有“南郑行”,行在美丽可爱的南郑中:“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路东西出。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踘分朋曹;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后有“思南郑”,思念难以割舍的南郑:“昔在南郑时,送客褎谷口。金羁叱拨驹,玉碗蒲萄酒。碎归涉水,鸣蝉在高柳。回鞭指秦中,所惧壮心负。人生岂易料,蹭蹬十年后。蝉声如昔,而我已白首。逆胡亡形具,舆地沧陷久。岂无好少年,共取印如斗。”(《闻蝉思南郑》)概括地说,无论是“行”还是“思”,都说明陆游把毕生心血倾注于南郑,这是南郑的莫大幸运,也是南郑的厚重历史文化。

另需一提的是,今日著名的景区—小南海一带亦有陆游的脚印。南郑有块山水地,犹如镶嵌在米仓山北坡的一颗明珠,人称“小南海”。小南海,位于汉中市南31公里的青石关下。这里崇山环抱、海水潜流,风景格外秀美。据当地学者介绍,陆游从军南郑时,曾因“公事”也到过此地。他从南郑城下水渡(汉水)出发,到青石关,游览了梁州山。梁州山在南郑南,与米仓山北坡相接,跟孤云山、两角山相望。陆游作诗曰:“孤云两角山亡恙,斗米三钱路不忧。”(《蜀僧宗杰来乞诗三日不去作长句送之》)“梁州四月晚莺啼,共忆扁舟罨画溪。”(《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在陆游看来,米仓北坡虽然地势险峻,但景物不殊江南风光。如今,走进南郑小南海景区,皆是观赏的景物风光,最为耀眼的数观音洞。观音洞与大佛洞、九龙洞、鱼洞子上下相连,洞中有地下河流,层岩峭壁、石笋奇乳、龙宫玉殿、定海神针、金莲石瀑、古石琴音、天梯栈道等百般奇景,给人以无限的欢悦与遐想。(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