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221.蔡邕一代旷世逸才

(2017-06-02 05:42:16)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合众篇043】蔡邕(公元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董卓执政时,任官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后,为王允所捕,死于狱中,时年60岁。

读文摘记

原文:卓之死也,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亡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疾,而怀其私遇,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邕谢曰:“身虽不忠,古今大义,耳所厌闻,口所常玩,岂当背国而向卓也!愿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殚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殚退而告人曰:“王公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资治通鉴》第60卷)

 

读古人221.蔡邕一代旷世逸才

译文: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董卓被杀时,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正在王允家中作客,听到这一消息后,为之惊叹。王允勃然大怒,斥责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几乎灭亡了汉朝王室的统治。你是汉朝的大臣,应当同大家一样疾恶如仇,而你怀念他的私人恩惠,反为他悲痛,这岂不是与他共同为逆吗!”当时就将蔡邕逮捕,送交廷尉。蔡邕承认自己有罪,说:“虽然我自己不忠,但对古今的君臣大义,耳中常听,口中常说,怎么会背叛国家而袒护董卓呢!我情愿在脸上刺字,砍去脚,让我继续写完《汉史》。”许多士大夫同情蔡邕,设法营救他,但没有成功。太尉马日殚对王允说:“蔡伯喈是旷世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典章非常精通,应当让他完成史书,这将是一代大典。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杀了他,岂不使天下士人失望!”王允说:“从前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使得他所作的谤书《史记》流传后世。如今国运中衰,兵马就在郊外,不能让奸佞之臣在幼主身边撰写史书,这既无益于皇帝的圣德,还会使我们这些人受到讥讽。”马日殚退出后,对别人说:“王允的后代大概要灭绝!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如何能够长久?”于是,蔡邕就死在狱中。

读古人221.蔡邕一代旷世逸才

读后随笔

“蔡中郞”蔡邕,离奇定罪,惨死狱中,是历史的一大悲哀!据记载,蔡邕原本是到王允家中作客的。王允是汉朝专权者,铲除董卓的大功臣。当客人蔡邕听到主人王允说董卓被杀时,瞬间为之惊叹。就因为这声“惊叹”,招来了杀身之祸。王允认为凡是“惊叹”者就是董卓的“共逆”者,就该定罪入狱,绝不轻饶。就是这样,主人将客人毫不客气地查办了。无奈之下,蔡邕承认自己在“忠汉”上做得不够,愿意接受在脸上刺字、砍去脚,只求让其继续写完《汉史》,但王允不答应,要从严判刑。许多士大夫同情蔡邕,设法营救他,但王允不容忍,要从快处置。太尉马日殚出面求情,认为“蔡伯喈是旷世逸才”,应该放过一马,但王允不理睬,要从重下狱。就这样,一代奇才蔡邕,被无端打入监狱,冤枉地离开了人世。王允是冤案的制造者,是杀害蔡邕的元凶。好在历史没有放过对王允的审判,在蔡邕死后不到两个月,王允被兵犯长安者斩杀。

蔡邕是文学大家。他在文学创作上很有造诣,颇有作为。蔡邕一生写下的艺术作品不计其数,诸如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祝文、章表、书记等。收录于《蔡中郎集》的就有104篇,且无一不是上等精品。走进蔡氏的“书屋”,无不感这里是艺术殿堂,是收藏宝库,让人最为动容牵挂的是《述行赋》和《青衣赋》。《述行赋》是一篇纪行赋,其主体部分是前七段,记叙了作者赴京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出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青衣赋》是一篇恋情赋,其笔下的宫女嫔妃形象,细腻鲜活,栩栩如生。这些身受束缚的美女,在爱情上向往真情、自由,她们是那么的渴望又是那么的无助,令人同情不已。蔡邕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黄雅,多用排偶,旧时颇受推重。

蔡邕是音乐大家。在音乐上蔡邕有过人的表现,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诸如《琴赋》、《瞽师赋》、《琴操》等。俗传蔡氏五弄《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与三国魏末嵇康创作的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并称九弄。蔡邕的《琴赋》,长久地流传于世,说明了它的生机与活力。《琴赋》集中写了弹琴动作,说:“尔乃闲关九弦,出入律吕,曲伸低昂,十指如雨”、“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等等,实际是蔡邕个人弹琴动作的记录,其中的弹琴经验与技巧,以及一系列动作的连贯与流畅,表明其琴技的高超,同时这一串动作中也体现出弹琴者的喜悦心情。《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吴地有人燃烧桐木来做饭,蔡邕听见火焰燃烧的声音,就知道那是好木材,便请求用烧焦桐木来做琴,结果这把琴成了当时最好的“焦尾琴”。一次,蔡邕从琴音中听出有杀心。有人问究弹琴者,果然如此。弹琴者说:“我之前弹琴的时候,看见螳螂前面有一只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去而还没有飞起,螳螂为了它一进一退,我心里感到担心,就怕螳螂捉不到它。这难道就是显露在琴声中的杀心吗?”足见蔡邕对古琴音律的精通。

蔡邕是书法大家。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蔡邕不仅是东汉的大书法家,而且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传世书论有《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尤其是《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笔论》开篇就提出“书者,散也”的著名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以及书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随后则论及书法作品应取法、表现大自然中各种生动、美好的物象,强调书法艺术应讲求形象美。《九势》首先提出了“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重要思想,揭示了书法美的哲学根据,阐发了汉字结构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因素。接着,他又阐述了八种运笔规则,要求通过运笔来表现生动有力的笔势。故亦有题作《九势八字诀》的。蔡氏的这些重要思想和观点,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蔡邕还是爱女大家。蔡邕膝下无子,只有蔡文姬一个女儿。他特别喜欢聪颖活泼的小文姬,细心关心女儿健康成长。他不仅教她习文、弹琴、书法,而且教她修养做人。他在《女训》中说:“人的心如头和脸,要认真修饰。脸一天不修饰,就会被尘垢弄脏;心一天不思善,就会生邪恶的念头。所有人都知道修饰自己的面孔,却不知道修饰自己的心。脸面不修饰,愚蠢的人说其丑,心性不修炼,贤人就会说其恶。愚人说其丑,还可以接受;贤人说其恶,其还有容身之地吗?所以,你照镜擦脸的时候,要想到内心是否圣洁;抹香脂时,要思考自己的心是否平和;擦粉时,要想到你的心是否鲜洁;润泽头发时,要检查你的心是否和顺;梳头时,则要思忖你的心是否有条有理;挽髻时,要想到自己的心是否端正;束鬓时,要让你的心与鬓发一样整齐。”由于父亲的授教,蔡文姬后来博学多才、品德高尚,成为古今流传的“才女”。(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