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216.如饮醇酒

(2017-05-06 05:41:09)
标签:

文化

历史

《资治通鉴》

如饮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

臣光曰之八十六读文】

原文:宦官用权,为国家患,其来久矣。盖以出入宫禁,人主自幼及长,与之亲狎,非如三公六卿,进见有时,可严惮也。其间复有性识儇利,语言辩给,伺候颜色,承迎志趣,受命则无违忤之患,使令则有称惬之效。自非上智之主,烛知物情,虑患深远,侍奉之外,不任以事,则近者日亲,远者日疏,甘言卑辞之请有时而从,浸润肤受之诉有时而听。于是黜陟刑赏之政,潜移于近习而不自知,如饮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黜陟刑赏之柄移而国家不危乱者,未之有也。(《资治通鉴》第263)

译文:宦官当权,成为国家祸患,由来已久了。大概因为宦官经常出入皇宫,君主从小到大,与他们亲近狎昵,不像三公六卿,进见有一定的时间,有威严畏惧。宦官中间又有的性情乖巧,言语敏捷,察颜观色,迎合君主的志向兴趣,这样,接受命令就没有违逆抵触的顾虑,使唤差遣就有称心满意的效果。如果不是圣明的君主,洞察事物的情理,考虑祸患的深远,除了侍奉以外,不委任宦官掌管事务,那么,近在内宫的宦官就会一天天地亲近,远在外朝的百官就会一天天地疏远,君主就会时常应允甜言卑辞的请求,听从逐渐渗透的诉说。于是,降革升迁、刑罚奖赏的国家政令,就无形中转由亲信宦官掌握而不能自知,如同饮美酒一样,喜好它的味道而忘记它能醉人了。所以降革升迁、刑罚奖赏的权力已经转移而国家不发生危险祸乱,是从来没有过的。

摘句:“如饮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意思是,如同饮美酒一样,喜好它的味道而忘记它能醉人了。

读古句216.如饮醇酒

【读后随笔】

司马光说:“如饮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说的是饮美酒者的对酒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任何好酒都有两重性,一则味道诱人,二则酒性醉人。对于饮酒者来说,切不可只是喜爱它的味道而忘记它能醉人。

不过,司马光在这里不是为酒说酒,而是以酒说事,说的是“宦官用权”问题。在封建朝廷里,宦官与君王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曰情深,君主从小到大,与他们形影不离,结成了深厚感情;二曰乖巧,善于察颜观色,迎合君主兴趣;三曰方便,一些事交给他们办,没有中间环节。由于君主对宦官如此喜爱,如果任用他们不加任何限制,那么久而久之,容易使宦官骄横专权,招致祸乱灾难。所以,宦官在君主面前,犹如“醇酒”,既有“香”的特质,也有“醉”的功能;君主使用宦官,如同饮“醇酒”,既有“香”的享受,也有“醉”的伤害。司马光如此说酒,旨在告诉当下君主对身边的佣人,应看到他们的两重性,在喜爱味道的同时要警防酒醉。

用饮醇酒比喻用宦官是否准确,无须细究。一般地说,比喻毕竟是比喻,任何比喻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然而,“酒喻”却说出了一个道理,用人处事切忌片面性。主人使用奴仆,虽有得心应手的一面,但也会有劳心烦手的一面。任何事物既有正面作用,也会有负面效应。切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饮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正确的理念和做法是,既要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如饮醇酒”,既要知其味,也要知其醉。

从语句上分析“如饮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应该重点把握耳熟能详的“醇酒”。“醇酒”,也称醇醪,就是味浓、香郁的纯正之白酒。醇酒,是一种特殊的饮料,属于物质的东西,又往往融入精神生活之中,常常成为美好、尊崇的代用词。比如,朋友如醇酒、读本好书如醇酒、诗词画作如醇酒等等。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中有:“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春风犹如美酒使人陶醉,万物在不知不觉中复苏。这里,用醇酒比喻春风化物,读来耳目一新。还有人,用如饮醇醪(醇酒)来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气量宏大,很值得交往。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在与周瑜交往中深深折服,感动地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意思是,与周瑜交往共事,如同品饮香郁纯正的美酒,不知不觉地被感染陶醉了。这里,用饮醇酒(醇醪)比喻周瑜的为人,读来令人敬佩不已。(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