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209.吴汉一日败战

(2017-03-21 07:29:58)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军事篇之二十七战时:公元36年;战址:成都(今属四川境);战者:东汉大司马吴汉;战法:将败轻敌

读文摘记

原文:帝戒吴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进逼成都;去城十余里,阻江北营,作浮桥,使副将武威将军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为营相去二十余里。帝闻之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幸无他者,急引兵还广都。”诏书未到,九月,述果使其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将众十许万,分为二十余营,出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吾与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旌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水北,自将攻江南。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斩丰、吉。于是引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上,而深自谴责。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也。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自是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其郭中。(《资治通鉴》第43卷)

译文:刘秀告诫吴汉说:“成都还有十余万大军,不能轻视。只有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攻打,千万不要和敌人一争高下。如果敌人不来进攻,你就转移阵地迫使敌人进攻,等到敌人筋疲力尽,才可发起攻击。”吴汉不听刘秀的指示,乘着胜利,自己率领步兵两万人进逼成都,离城十余里,在江北扎营,架浮桥,命副将武威将军刘尚率领一万余人在江南屯兵,两地相隔二十余里。刘秀听说以后十分震惊,责备吴汉说:“我对你千嘱咐万叮咛,为什么事到临头就背离我的话乱来!你既然轻敌深入,又和刘尚分别扎营,一旦发生危急,怎能互相顾及?敌人如果出兵牵制你,用主力攻击刘尚,刘尚失败,你也失败了。幸而还没有发生什么不测,你要火速率军返回广都。”诏书还未到达,已进入九月。公孙述果然派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率领军队大约十万人,分成二十余营,攻打吴汉;另派其它将领率领一万余人牵制刘尚,使他不能救援。吴汉大战了一整天,失败后回到营垒。谢丰随后率军包围。于是吴汉召集将领们,勉励他们说:“我和你们各位,越过无数险阻,转战千里,才深入敌境,进逼城下。可是现在和刘尚分别困在两地,既然不能互相援救,大祸很可能临头。我准备悄悄率军到南岸和刘尚会师,合力抵抗敌人。如果能够同心协力,人人全力奋战,可以建立大功业;否则的话,就会一败涂地,成败在此一举。”将领们都说:“听你的吩咐!”于是犒劳士兵,喂饱战马,关闭营门,三天不出。并多多竖立旌旗,使炊烟袅袅不断。入夜,让战马衔着木条,率领军队悄悄退出与刘尚联合。谢丰等没有发觉。第二天,兵分两路,一路在江北渡口据守,谢丰自己率军进攻江南。吴汉投入所有兵力迎战,从早晨打到下午,大败敌军,在阵前斩杀谢丰、袁吉。于是率军返回广都,仍留刘尚在江南岸,抗拒公孙述。吴汉把情况向刘秀报告,深刻地谴责自己。刘秀回答说:“你回到广都,最恰当不过。公孙述绝对不会绕过刘尚而攻打你。他如果先攻打刘尚,你从广都救援,五十里的路程,出动全部步兵、骑兵赶赴。这时正是敌军困顿疲惫的时候,打败他们是必定无疑的了!”由此,吴汉和公孙述在广都和成都之间交战,八战八胜,东汉大军终于进入成都外城。

 

读古事209.吴汉一日败战

读后随笔

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东汉大司马吴汉率部与公孙述大将魏克、公孙永大战于鱼涪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破蜀军,遂北上攻下广都(今四川成都南岷江东北岸),前锋直逼成都(今属四川境)。刘秀告诫吴汉,要坚守广都,不要轻视成都十万敌军,盲目与敌人争高低。可是,吴汉求胜心切,没有听进刘秀告诫,却率2万步骑,轻敌而出击成都蜀军。吴汉与蜀军混战一日,兵败还营,险些带来汉军全军覆灭的后果。吴汉的这一战,史称“一日败战”。后来,吴汉反省自己,按刘秀要求回到广都以守为攻,与副将刘尚合兵,并力对敌,转败为胜,取得了进入成都外城的好战绩。

读古事209.吴汉一日败战

古兵法曰:将败轻敌。“轻敌者。将者,轻举而妄动也,预战而不察,预动而不备,所以动而费功也。此轻敌者也。必败也”。(银雀山汉简《将败》)吴汉身为东汉将军,不听刘秀的告诫,控制不住自己的急躁情绪,一开始就头脑发热,不顾敌情,“遂自将步骑二万进逼成都”,“汉与大战一日,兵败”,险些造成“势既不接,其祸难量”的局面。好在吴汉能够“深自谴责”,所以失败的教训,很快转化为胜利的经验,在后来与公孙述的军队作战中连连获胜。

历史昭示未来。昔日,吴汉盲目轻敌所带来的败北,告诉当下的军事指挥者,务必记取“将败轻敌”的教训。《吴子·论将》中说:“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意思是,片面追求勇敢的人必定轻率地与敌人交战,轻率地交战而不知道利害得失,这是不行的。所以,必须慎重的有五个方面:一是治理军队有方,二是保持高度戒备,三是英勇果敢,四是小心谨慎,五是法令简明而不繁琐。吴子的这段话,提醒为将者要以“慎”制“轻”。

头脑发热,轻敌妄动,是兵家大忌之一。世界著名军事理论家约米尼,在《战争艺术》中说:“在提高自己的士气时,对敌方的力量也不要过分地轻视,因为这可能会养成部队的轻敌观念,而且假使将来一旦遭遇到坚强的阻力,士气马上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胜利之后容易轻敌,轻敌之后容易失去胜利。希特勒进攻苏联,由于明斯克一战围歼了部分苏军主力,便头脑发昏起来;尤其是基辅战役的胜利,更是“冲昏了希特勒及其高级将领们的头脑”,他们盲目乐观,急于冒进,一方面不放弃对莫斯科的进攻,另一方面又继续向乌克兰扩展战果。结果,等待他们的是悲剧的启幕,陷入了无法挽回的败局。

中国有句老话:“祸莫大于轻敌。”(《道德经》第69章)没有什么比轻视敌人的祸害更大了。轻敌,就会过分迷信自己的实力,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轻敌,就不能正确地分析敌情,容易放松警惕,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老一辈革命家十分重视防止轻敌问题。许世友将军在回忆录中,谈到战争年代,由于有的人轻敌,让薛岳搞掉我军的一团,既痛心又动情地说了这样一番话:“多少年来,我每每告诫自己,任何作战决心都要先思后至,防患未然,万万不能独尊自大,一厢情愿。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搏斗,对指挥正确是否的检验,最迅速,最无情,不打则已,既打则要力争全胜。谁打了败仗,还以胜败乃兵家常事而自慰,谁就是最没出息的指挥员。”其实,做什么事情都不可掉以轻心,打仗是这样,搞建设也是如此。事实证明,轻敌,往往离成功会越来越远,离失败会越来越近。(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