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208.荆门水战:岑彭招募攻浮桥

(2017-03-15 05:52:05)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军事篇之二十六时间:公元35年;地点:荆门(今湖北荆门与虎牙山之间);战况:汉军水上克蜀军;今析兵法:择人任势

读文摘记

原文:闰月,岑彭令军中募攻浮桥,先登者上赏。于是偏将军鲁奇应募而前,时东风狂急,鲁奇船逆流而上,直冲浮桥,而赞柱有反把钩,奇船不得去;奇等乘势殊死战,因飞炬焚之,风怒火盛,桥楼崩烧。岑彭悉军顺风并进,所向无前,蜀兵大乱,溺死者数千人,斩任满,生获程泛,而田戎走保江州。彭上刘隆为南郡太守;自率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长驱入江关。令军中无得虏掠,所过百姓皆奉牛酒迎劳,彭复让不受;百姓大喜,争开门降。诏彭守益州牧,所下郡辄行太守事,彭若出界,即以太守号付后将军。选官属守州中长史。(《资治通鉴》第42卷)

译文:闰三月,岑彭在军中招募攻击浮桥的战士,下令先登上浮桥的,给予上等奖赏。于是偏将军鲁奇挺身而出。当时东风正刮得猛烈,鲁奇的船逆流而上,直冲上浮桥。而密排在江中的木柱布满铁钩,钩住鲁奇的船,进退不能。鲁奇等只有乘势作殊死搏斗,把火炬掷上浮桥。风狂火烈,浮桥碉堡烧毁崩塌。岑彭率领主力战船顺风挺进,所向披靡。公孙述的军队大乱,落水淹死数千人。岑彭在阵前杀死任满,活捉程凡;田戎逃跑,固守江州。岑彭奏请刘秀任命刘隆为南郡太守,自己则率领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长驱直入,逼进江关。下令军中,不得掳掠。军队所到之处,百姓们都奉献牛肉美酒,迎接、慰劳大军。岑彭一再推辞,不肯接受。人民欢喜异常,争着打开城门归降。刘秀下诏,任命岑彭代理益州牧;攻下某郡,则兼任某郡太守。岑彭如果率军离开某郡,就把太守的职位交付给后面接防的将领。岑彭选拔官吏作为益州行政官员。

读古事208.荆门水战:岑彭招募攻浮桥


读后随笔

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刘秀在灭蜀之战中,把荆门方面的水上作战任务都交给了征南大将军岑彭。当时,称帝于蜀的公孙述派任满、田戎、程泛占据荆门、虎牙山,并在江面上架起浮桥斗楼、立起攒柱,断绝水道,抵拒汉军。岑彭接受任务后,在长江荆门水上(今湖北荆门与宜昌虎牙山一带)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史称“荆门水战”。荆门水战中,汉军最大障碍是蜀军的浮桥。为了攻克浮桥,岑彭在军中招募抢攻会攻勇士,并许以重赏。偏将鲁奇积极应募,自信地领兵出战。他驾船逆流而上,以勇敢精神和水上作战经验,烧毁浮桥,开通水道。岑彭尽起全军,顺风并进,敌兵大乱,溺死者数千人。汉军大败蜀军,斩杀任满,生擒程泛,田戎逃回江州。

读古事208.荆门水战:岑彭招募攻浮桥

另据《后汉书》、《水经注》、《历代通鉴摘览》等史书记载,当年位于湖北省宜都荆门与宜昌东南虎牙山之间的长江上的浮桥,是万里长江第一座浮桥。曾征调了大批石工、铁匠、船夫,在两岸石壁上凿孔打桩,牵以铁索,连以巨舟,铺上木板,设置关楼,组成了一座联舟浮桥。船上驻扎水师,日夜守卫。逐个看象一座水中堡垒,整体看象一道水上长城,“大有进窥两湖、退挟三川之气势”。蜀军固守此处,因若金汤;汉军攻打数次,无功而返。两军对峙,相持不下。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的一天,汉征南大将军岑彭的战舰战马汇集荆门。岑彭便在军中招募抢攻敌人浮桥的勇士,谁先登上浮桥,谁得最高的赏赐。于是,偏将军鲁奇应募。时天风狂急,鲁奇率勇士驾船逆流而上,直冲浮桥。但江中攒柱,阻住战船,难以前行。鲁奇一面督率军士殊死作战,一面用火把焚烧攒柱。风怒火盛,桥楼崩烧。岑彭起军并进,大败蜀军。“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齐,秋毫无犯。邛谷王任贵闻彭威信,数千里遣使迎降”。

东汉将军岑彭组织的荆门水战,取得了长江水上攻蜀的胜利。表面看,这一胜利是偏将鲁奇应募后,发挥水上作战才能、智慧的结果,但从实质上说,这一胜利还是岑彭招募人才的成功。所谓招募,就是一种择人活动,通常是先确定某种需求,然后吸引候选人来填补空缺。战场上的招募,在兵法上叫做“择人任势”。由此说来,岑彭招募人才,实际则“择人任势”。如果没有这种“择人任势”,很可能埋没像鲁奇这样的人才,不利于战斗成果的生成。

读古事208.荆门水战:岑彭招募攻浮桥

《孙子兵法·势篇》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意思是,要根据不同的敌情态势,选择得力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创造和利用有利态势,去获得战斗的胜利。战场上的“择人任势”十分重要,用好一个人,犹如走好一棋子,下活一盘棋。荆门水战能不能打赢?在当时,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岑彭下决心要打赢,关键要有打赢这场战争的合适人才。正因为如此,岑彭才依据战势,用招募奖赏来调动积极性,得到像鲁奇这样的能人。其实,“择人任势”的本意是,根据军事形势和任务的需选用合适人才,创造有利态势,有效地打击敌人。凡是杰出的军事家,无一不是择人任势的大师,他们运用这一方法,已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的战争活剧。他们的经验告诉人们,人才,不仅有,而且就在身边。关键是看你愿不愿用、会不会用。不愿用,人才再多也发现不了;不会用,再好的钢也不能在刀刃上发挥作用。印证这样一句话:鲜花摆在合适的地方才能发出最诱人的芳香;将士放在应该放的地方才能最大地显现出其价值。

    解决打赢现代战争的人才问题,择人任势最为重要。首先是才取人长。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有其强必有其弱。面对此种情况,战争指挥者要善于用其长而抑其短,扬其强而弃其弱,这样,人人可以各得其所,真正感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这就叫做人才就在自己身边。看不到和不会积聚身边之才的人,自然只会叹息无人可用。其次是依势用人。诗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诗中说的是,要针对不同情况合理用人。历险用牛不合适,犁田用马不如牛。依势而择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是催生才能。“择人任势”还要求不断加强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催生。特别是在高技术条件下,由于知识、技术密集,要求参战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很高的技能,只有培养和造就很多这样的人才,“任势”才有基础和活力。(感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