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188.华阳之战

(2016-10-26 00:15:09)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军事篇之六时间:公元前273年。地点:华阳(今河南郑州南)。参战方:秦军与赵魏联军。兵法:攻其无备。今评:善于捕捉现代的无备空间。

                 读古事188.华阳之战
    读文摘记

原文:赵人、魏人伐韩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穰侯曰:请发兵矣。乃与武安君及客卿胡阳救韩,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对曰: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魏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资治通鉴》第4)

译文:赵国、魏国联合进攻韩国华阳。韩国向秦国告急,……魏冉说:我答应出兵了。于是与武安君白起及客卿胡阳率军救韩,八天后到达,在华阳城下击败魏军,又赶跑芒卯,俘虏三员敌将,杀死十三万人。白起又与赵军大将贾偃交战,设计在黄河中淹死赵兵二万人。魏国的段干子建议割让南阳给秦国以求和。苏代对魏王说:段干子想掌握秦国的相印,秦国想占据魏国的领土。现在大王您让想夺地的秦国控制相印,让想要相印的段干子来控制魏国土地,互相勾结,魏国的土地就会丧失干净!献地去向秦国讨好,好比抱着干柴去救火,干柴烧不完,火是不会灭的。魏王说:话虽是如此,但是,事情已经开始进行,无法改变了。苏代又劝说:下棋时之所以重视枭子,是因为这个棋子方便时可以吃子,不便时可以停止。现在大王使用智谋为什么还不如下棋用枭子那样灵活呢?魏王到底没有听从苏代的劝告,割让了南阳求和。

读后随笔

华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73年。它是战国时期攻打赵、魏眹军的一场战争。公元前275年,赵国与魏国联合出兵进攻韩国的重镇华阳(今河南省郑州市南),韩国向秦国求救,秦昭襄王便派遣武安君白起、穰侯魏冉和客卿胡阳率军救援韩国。秦军采取攻其无备的战术,以每日急行百里的行军速度进行长途奔袭,秦军突然出现在华阳的战场上,趁着赵、魏两国联军不备时发动进攻,大败赵、魏联军。此战,秦军共斩首魏军十三万,俘虏三名魏将,魏将芒卯败逃,赵国将领贾偃亦被秦军击败,秦军将赵军俘虏两万人沉入黄河中。秦军乘胜攻取了魏国的卷县(今河南省原阳县旧原武西北)、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赵国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东部审坡镇),魏国被迫献南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秦国求和,战争结束。然而,白起的实践,验证了“攻其无备”的可行性。

“攻其无备”已是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孙子兵法·计篇》中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意思是,攻击敌人疏于防备的地方,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发动攻势。这些都是军事家取胜的奥妙精髓,是不能事先刻板规定的。历史上许多的战争都是在对手失去戒备的地方,果断地采取行动,突然袭击,使敌人措手不及,连连败北。“攻其无备”,是孙子“诡道”权诈之兵的精髓,也是成功发起进攻作战的奥妙所在。所以,《兵经百篇·预字》中说:“凡事以未意而及者,则心必骇,心骇则仓卒不能谋,败征也。”无备不意,的确是失败的前兆。

应该看到在,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无备”的空间虽然在缩小,但绝不等于这种空间消逝了。实际情况是,“兵之所加,虚实是也”。指挥军队作战,仍然大有虚实可寻。因此在今天,捕捉“无备”空间仍有必要,“攻其无备”战法仍有可为。

从心理上捕捉“无备”空间。在现代战争中,参战人员的心理是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战场形势,其心理特征是不相同的。开战初期,由于他们在先发制人的战略指导下,往往有一种急于求胜的心理;在处于优势主动地位后,容易产生骄纵轻敌思想;当受到一些挫折时,又容易产生急于寻求报复的情绪;如果遇到某一战斗失利时,随之产生恐慌、犹豫心理。这些心态弱点,必然会留下疏于防备的间隙。把握和利用这些间隙,就可以达到“攻其无备”的效果。

从武器装备上捕捉“无备”空间。任何精尖武器装备的出现,不可能绝对的尽善尽美,总会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缺陷就留下了“无备”的隐患。马岛战争中,英军价值数千万美元的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现代化程度不能算低,但它在对付低空和超低空目标上能力较差,难以招架进攻,阿军抓住这一“无备”弱点,仅用一枚价值20万美元、能够贴海面飞行的“飞鱼”导弹,就使这艘庞然大物葬身海底。19864月美军空袭利比亚之前,利方曾严加防范,并将年初从苏联购买的100枚萨姆—5地空导弹,部署在锡德拉城的一个空军基地。凭该导弹的作战性能对付一般的来袭飞机,应该说是有效的。然而,由于美军在空袭前,发现了该导弹易受干扰的弱点,便在空中施放干扰,并使用反辐射导弹摧毁了警戒和制导雷达,致使利比亚发射的萨姆导弹一一落空。

从人与武器结合上捕捉“无备”空间。人的注意空间,即便是借用高新技术,也是有限的,也会留下疏于防备的地方。1990年,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前,美国的高科技侦察虽然发现伊军在靠近科边境集结兵力,但在人的判断上出了问题,认为这仅仅在向科施加压力,没有采取必要的军事防范。结果伊军借科军无防备之机,兵分两路快速入侵,仅用10多个小时便占领了科威特全境。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事实表明,交战双方无时不在捕捉对方的“无备”空间,“无备”现象总是存在的,“攻其无备”的战法并没有失效。(感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