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187.韩非说难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合众篇011】权术大匠的故事
读文摘记
韩非(约前280-前233年),即韩非子。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他与李斯同师事荀子,曾建议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后至秦,受到秦王政的重视。不久,因李斯等陷害,竟将他下狱,死于狱中。著作有《韩非子》,包括《孤愤》、《五蠹》、《说难》在内的十余万言。
原文: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馀万言。(《资治通鉴》第6卷)
译文:秦始皇帝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之一,喜好刑名法术的学说。他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多次写信给韩王求取录用,但总得不到韩王的任用。于是,韩非深恶韩国治国不致力于访求人才,选任贤能,反而推崇虚浮、淫乱无能的蠹虫之辈,把他们安置在与实际功劳不相称的高位上;国势宽松时骄纵宠爱那些图有虚名的学者,国势紧急时就征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所培养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所能任用的人却又不是所培养的人。为廉洁正直的人遭受奸邪不正的权臣排斥而悲哀。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变化,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篇文章,约十多万字。
读后随笔
喜好刑名法术之学,成就一代权术大匠。千秋青史,留下他的名字。此人就是韩非。他一生未曾做过高官,没有直接参与治国的机会,然而用文字所写出来的《韩非子》,却洋洋洒洒,辞锋犀利,理论透辟,气势不凡。大凡看过其著作者,无不为之赞叹。
韩非善于吸收、综合道、儒、墨各家的思想,有选择地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从而成为了他那个时代法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主张“为治者…… 不务德而务法”,“赏厚而信,刑重而必”(《韩非子·定法》)。称法的制订,应该“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韩非子·难三》)。法的施行,应该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冶术,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哲学上,他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认为“道”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而“理”则是具体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他说:“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韩菲子·解老》)肯定具体事物是不断变化的,“道”“理”也都要随之而变化。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反对“无缘而妄意度”。并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历史观。他还认为人口和社会财富的多寡是决定历史变动的原因,强调一切社会关系,如君臣父子,交换及剥削关系,均出于人们的“自为心”或“计算之心”。同时,还肯定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也是国家执行赏罚、法令的依据。
韩非虽满腹权术学问,但终生不得志。《说难》是他自己的经历写照。他的生活实际与思想状态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活得很累很累,又没有人理解接纳,其实是活得很难很难。“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说难》)在韩非看来,进说的困难,不是难在我的才智能够用来向君主进说,不是难在我的口才能够阐明我的意见,也不是难在我敢毫无顾忌地把看法全部表达出来。难就难在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
韩非在韩国,虽说是他的祖国,却不受重用,无人问津,只得愤愤不平,发发叹息而已。到了秦国,似乎带来了生机,秦王嬴政先期十分赞赏韩非的著作,曾经感叹过:“我要是能见到作者并和他交个朋友,死也无憾了。”韩非也自感时机来临了,他趁机写信呈给嬴政,以便进一步展示自己。他说:“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占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尽心竭力的人。”
然而,韩非的美梦很快化为泡影。在秦王嬴政想任用还没有任用他之前,李斯由于很忌妒韩非,便捷足先登地对秦王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馣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秦王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陈述冤情,但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为时已晚,韩非已经离开了人世。
韩非在异国他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没有辉煌的政治业绩,只是留下了十余万言的政治论著、治国方略。尽管秦王嬴政未能面见和保护韩非,不免有些遗憾,但秦王将韩非的政治论著和治国方略读到心里去了。秦王在后来的实践中,把韩非的权术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席卷天下,建立了一统的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