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183.晋阳之战

(2016-10-12 07:20:43)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军事篇之一时间:春秋末(公元前453年)。地点: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参战方:智家与赵魏韩三家。

读文摘记

原文: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就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资治通鉴》第1卷)

译文: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出兵团团围住晋阳,又引水灌城。大水一直漫到离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城中百姓的锅灶都被泡塌,鱼虾孳生,然而人民仍是对赵襄子忠心耿耿,誓死不降……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劝说道:“唇亡则齿寒,古之常理。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二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你们韩、魏自身了。”韩康子、魏桓子也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他会这样做,只是怕事情还未发动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只有我一人听见,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士兵,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淹,大乱阵脚,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家军,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斩灭。

读后随笔

公元前453年,晋国智氏宗主智瑶(智伯),依仗自己家族的兵力强大到处进行欺压。因为智瑶对赵家看不顺眼,产生个人怨恨,便胁迫韩、魏两家一起去攻打赵家。他们在围住赵家的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城后,引水灌城,遭到了城内百姓的顽强抵抗。由于韩、魏对智瑶的欺压行径早有反抗之心,只是敢怒不敢言。赵家利用这一点,派人说服了韩、魏两家与赵家联手反智,终于大败智家军,杀死了智瑶,瓜分了其领地。

晋阳之战,是春秋战国之际,晋国内部四个强卿大族即智、赵、韩、魏之间,为争夺统治权益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以赵、韩、魏三家携手,共同攻灭了智伯氏的军队,瓜分其领地而告终。晋阳之战对中国历史由春秋进入到战国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史称“三家分晋”。

晋阳之战印证了这样一点,强者并不等于就是胜利者。智家实力很强,即便赵魏韩三家加起来,也无法与智家相比。由于如此不对称,所以智家常以老大自居,欺负掠夺别人。你赵家不是不听话吗?我以武力相加,让你见识见识。还胁迫韩魏两家加入“同盟”,站到自己一边,向赵家开战。谁不听我的,谁就是同样的下场。先前,智家以武力得到了不少利益,他还要继续以武力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表象上看,智家是胜利者,但从实质上看,智家为自己种了祸根。他常到人家家里打打杀杀,自以为得势,其实道义上早已失分,强势难以长久,不知哪一天“火山”将会喷发,最终也不会有好结局。事实正是如此,智家到赵家玩火,一不留神,玩到自己头上了,让赵、韩、魏抓住机会,联手往死里整,智家被整垮了,再也无力回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