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183.信陵君下士
(2016-10-11 06:28:30)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合众篇007读文]
信陵君(?—前243年),即魏无忌。战国时魏国贵族。魏安厘王之弟。号信陵君。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整胜秦。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家有食客三千。曾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佚。
原文: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干人。魏有隐士曰侯羸,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予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予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尹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资治通鉴》第5卷)
译文:周赧王五十七年(公元前258年),当初,魏国公子魏无忌为人仁义而礼贤下士,收养食客三千人。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赢,已经七十岁,家中贫穷,在魏都大梁任夷门守门官吏。有一次,公子魏无忌设置盛大酒宴,招待宾客,来客已经坐定,魏公子无忌却吩咐备齐车马,空着左边位置,亲自去接候赢。侯赢穿戴旧衣破帽,跳上车子,昂然上坐,也不谦让。魏无忌亲自驾车,更加恭敬。半途,侯赢又对魏无忌说:“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上当屠户,请让车子绕到他那里去一下。”魏无忌指挥车子进了集市,侯赢下车见到朋友朱亥,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与他谈话;同时微微斜视魏无忌,只见他态度仍然十分谦和,于是告辞朋友登车到了魏无忌府第。魏无忌陪同侯赢坐在上座,向各位宾客介绍称赞他,宾客们都很惊讶。
[读后随笔]
信陵君魏无忌看来是个怪人,堂堂的魏国公子,竟然把一个年过70、而衣冠不整的侯嬴,恭敬如宾,奉为上客。似乎是怪人做出了怪事,其实一点也不为怪。信陵君平生“仁而下士”,也叫“礼贤下士”。这里所说的“下士”,就是谦居于下,以示对人的尊敬。正因为他谦卑尊人,所以博得了别人拥戴和帮助。据载,他窃符救赵的成功,多亏一位隐士的舍命相助,此人就是侯嬴。也就是说,信陵君窃符得手,侯嬴功不可没。
及秦围赵,赵平原君之夫人,公子无忌之姊也,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予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纵公子轻胜弃之,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令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属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赴斗以死于赵;过夷门,见侯生。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去,行数里,心不快,复还见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今公子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公子再拜问计。侯嬴屏人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尝闻公子为如姬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公子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晋鄙之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果得兵符。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有如晋鄙合符而不授兵,复请之,则事危矣。臣客朱亥,其人力士,可与俱。晋鄙若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与俱。至邺,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得选兵八万人,将之而进。
以上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来龙去脉。明代张凤翼以此为蓝本,写了传奇剧作《窃符记》。梗概是,战国时秦兵攻赵国,赵向魏国求救,魏虽出兵但观望不前。魏公子信陵君力主救赵,然而却无力使魏兵前往赵国。这时,侯嬴为信陵君献上妙计:“窃符而救赵”。按照侯嬴计谋,一方面由魏王宠姬(她曾受信陵君恩),从王宫中窃得兵符;另一方面由朱亥陪同信陵君前往前沿阵地,杀晋鄙而合符。这样,使信陵君得以指挥魏兵大破秦军,救了赵国。据说,侯赢在信陵君踏上救赵的征程后,面向北方自杀,用以报答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而救赵”的那个“符”,到底是何物、又为何如此神奇?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符”,是采用铜材制作而成的虎形物,通常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之为“虎符”。它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王宫,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几个地方的军队,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信陵君正因为既得到了王宫“虎符”一半,又得到了与之相合的另一半,所以名正言顺地调动和掌控了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