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美东
徐美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818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82.施恩于人

(2016-10-10 06:16:46)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施恩于人而人莫之恩

臣光曰之五十二读文】

原文:古之人,灭人之国而人悦。何哉?为人除害故也。彼慕容评者,蔽君专政,忌贤疾功,愚暗贪虐以丧其国,国亡不死,逃遁见禽。秦王坚不以为诛首,又从而宠秩之,是爱一人而不爱一国之人也,其失人心多矣。是以施恩于人而人莫之恩,尽诚于人而人莫之诚,卒于功名不遂,容身无所,由不得其道故也。(《资治通鉴》第103)

译文:上古时候的人,有时他们的国家被灭了他们反而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替他们除掉祸害。那个慕容评,蒙蔽君主,专擅朝政,猜忌贤能,嫉恨功臣,愚顽昏暗,贪婪暴虐,最终丧失了他的国家。国家灭亡了,他本人还不死,逃亡躲避,终被擒获。秦王苻坚不把他杀掉,又对他放纵并给以宠爱,授以官秩,这是爱一个人而不爱一国人,肯定要丧失很多人心。所以对人施以恩惠而人们并不以恩相报,对人待以诚意而人们并不以诚相报,最终导致功名不成,无处容身,这是由于不得要领的缘故。

摘句:“施恩于人而人莫之恩”,意思是,对人施以恩惠而人们并不以恩相报。简言之,好意未得好报。

【读后随笔】

以上是司马光针对苻坚反常做法而发表的评论。前秦王苻坚得到了前燕“大佬”慕容评,不仅没有除掉,反而得到了宠爱和任用。慕容评工于心计,历事慕容氏四朝,年耆望重,声名远扬,为宗室大佬,号称“三辅”之一。但他腐败无能,渔肉百姓,贪婪误国,自毁长城,被认为是导致前燕国破家亡的罪人。有人劝苻坚不要让这种人玷污前秦,而苻坚依然我行我素。司马光认为,对慕容评的宠爱“是爱一人而不爱一国之人也,其失人心多矣”。言下之意,这种宠爱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引出了“施恩于人”的话题。

司马光评论:“施恩于人而人莫之恩。”说的是,苻坚对慕容评施以恩惠而得罪了所有前燕人,到头来不会有好结果。司马光借此告诉封建统治者,不要学苻坚做因小失大的事。苻坚之所以因小失大,是因为他“不得其道”。看来,司马光是个忠实的封建卫道士。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施恩于人”,往往指向少数人而不是多数人,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这种“施恩”,本质上是自私虚伪的,出现“施恩于人而人莫之恩”现象,即所谓的“好心”得不到好报,也不足为怪,反映出人们对那种自私虚伪施恩的厌恶。应该说,广大民众对真诚的施恩者是感恩的,同时更加赞许那些品质高尚的奉献者。常言道:施恩莫图报,图报非君子。品质高尚的人,总是以民为本、为民谋益,自己则无私利可图,只图将恩施给他人,把爱洒向人间,称之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然而,事物的法则表明“恩于人”与“人之恩”,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人心是肉长的,你真诚待我,我则真诚待你,好心迟早会有好报。看到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农民可怜喜鹊过冬,有意留下一点粮食,让它们冬天不致于饿死。喜鹊则不负农恩,专心把那里的害虫捕捉得干干净净,让农民在来年有个好收成。可见,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都有一个互恩问题,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种互动总是客观存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