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174.隋朝诏书有候城

(2016-08-28 05:09:47)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辽宁篇之三十】时间:公元612年。现址:辽宁沈阳。古人:杨广。古事:隋炀帝杨广东征讨伐高句丽,诏书命令右路第五军至候城,即皇帝诏书中有候城。后人评论说,候城就是沈阳的前身。

读文摘记

原文:壬午,诏左十二军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莬、扶余、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右十二军出黏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东、带方、襄平等道。(《资治通鉴•第181卷》 公元612年)

译文:隋炀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正月,壬午(初二),隋炀帝下诏命令左路十二军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莬、扶余、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右路十二军出黏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东施、带方、襄平等道。

读后随笔

你知道么,《资治通鉴》中有“候城”,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候城”二字,虽然只是出现在隋朝一纸诏书中,但毕竟是载入史册;虽然只是与诸个地名并列一起,没有具体介绍,但仍可以看出其历史份量。候城的过去不简单,其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那么,候城现在何方?史学家、专家们并不怀疑,历史上的候城,就是今天沈阳的前身。有考证说,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早期文化,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有古人类先民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西汉时期始称,为沈阳正式建城之始。

侯城出现在诏书中,是因为它属于军事要地。将候城确定为隋朝东征的重点方向之一,是有其依据和道理的,准确地说是顺理成章的事。候城一直处于军事战略要地。当时,辽东郡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有三个重要都尉防区,东部都尉设在武次县(今丹东凤城县),西部都尉设在无虑县(今锦州北宁市),中部都尉设在候城。候城东连武次,西接无虑,南通襄平,互为犄角,互相策应,构成北部长城的防御重心。很显然东征伐高句丽,不能不注重这条进攻路线,不能不占领候城。

候城出现在诏书中,是因为它已经列入正册。“候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起初这里只是一个瞭望敌情、守卫边境的城堡。早在战国时期,即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看到这个地方临近燕长城,其地势十分重要,便在沈水(今辽宁浑河)之北的高地上,筑起厚墙高堡的古城,称之为“候城”。《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汉制,每塞要处别筑为城,置人镇守,谓之候城。”秦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36郡,以辽河左右置辽东、辽西两郡。西汉时,设辽东郡下领18县,候城也纳入18县之一。此时的候城,不只是一般意义的城堡,而是列入正册的郡县。以后,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乃至隋,都未更改候城的名称。由此可知,在隋朝诏书中有候城,是规范化行文和正常操作,表明候城作为地名业已成熟。

隋朝诏书中出现过的候城,在以后历史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名称上经历了多次更改。从隋代到唐代后,候城改为沈州,候城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沈州经历五代、宋到元,在沈州重建土城后,改称为“沈阳路”,因为沈州处于沈水(浑河)之北,故曰沈阳。以后,又几经“沈阳中卫”、“盛京”、“奉天”的易名。也就是,公元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公元1636年时,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满清国,公元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公元1657年因为当时奉天府设在盛京城里,亦称奉天城。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才正式统一恢复沈阳名称。

现在的沈阳,是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大都市。它的发展和变化,是前人难以想象的,也是它的前身候城不可比拟的。今日之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的综合枢纽城市。沈阳全市总面积逾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2013年全市常住户籍人口825.7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28万。沈阳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美丽的沈城,有深厚的文化,有光荣的传统,还有美丽的故事。相传,有一对恩爱的夫妻,夫叫沈哥,妻名羊妹,他们二人为了为民除害,跳入沈水中勇斗蛟龙。结果蛟龙斗垮了,可他们俩人也不见踪影了。于是老百姓在沈水北岸立一石碑,上书“沈羊”以示纪念。沈阳原本应叫“沈羊”,因为“羊”与“阳”同音,后来改叫沈阳。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诉世人:沈阳人的过去是勇敢正义的,今天的沈阳人同样是勇敢正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