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173.宇文述败走鸭绿江
(2016-08-25 05:43:56)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辽宁篇之二十九】时间:公元612年。现址:鸭绿江。古人:宇文述。古事:隋朝名将宇文述在与高句丽军作战中,因中敌计而且战且走鸭绿水,史称“一日一夜跑至鸭绿江”。
读文摘记
原文:述见士卒疲弊,不可复战,又平壤城险固,度难猝拔,遂因其诈而还。述等为方阵而行,高丽四面钞击,述等且战且行。秋,七月,壬寅,至萨水,军半济,高丽自后击其后军,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于是诸军俱溃,不可禁止,将士奔还,一日一夜至鸭绿水,行四百五十里。(《资治通鉴•第181卷》 公元612年)
译文:隋大业八年 (公元612年),宇文述见士卒疲惫,不能再战,而且平壤城险峻坚固,估计很难一下子攻破城池。于是因中高丽人圈套而还师。宇文述将队伍列成方阵进行,高丽军从四面包抄攻击,宇文述率军且战且走。秋季,七月,壬寅(二十四日),隋军到达萨水,刚渡过一半,高丽军从后面袭击隋军的后部,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于是隋军各部都溃乱,无法制止。将士们奔逃,一日一夜就跑到鸭绿江,行程四百五十里。
读后随笔
以上,是隋朝军队被高句丽军大败的一个场面。隋将宇文述狼狈不堪,全军“一日一夜至鸭绿水”。宇文述(?—616),字伯通,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南)人,隋朝名将重臣。隋炀帝时,宇文述与苏威、裴矩、裴蕴、虞世基等掌握朝政,合称“五贵”。据载,因此次作战大败而归,隋炀帝大怒,遂将宇文述下狱。宇文述因平时得宠于隋炀帝,并且其子宇文士及娶隋炀帝之女南阳公主为妻,所以隋炀帝不忍诛杀宇文述,只好将宇文述削官为民,以示惩罚。后因作战的需要,宇文述又官复原职。
隋将宇文述在与高句丽作战中是败是胜,对于今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早在1400多年前隋都长安兵马至临辽宁东南部,史册上还清晰地印上了“鸭绿水”三个字。从这个意义上说,宇文述败走鸭绿水也是一件好事,让后人记住了这个地方,在辽宁东南部有条江,它的名字叫“鸭绿水”。不由得想到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他未必亲历过辽宁,却有充满激情的辽水诗句:“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
鸭绿水古江名,现称鸭绿江。鸭绿水即鸭绿江。据说此江,以江水颜色呈鸭头绿而得名。秦、汉时期称马訾水,隋、唐时期称鸭绿水,辽、金时期称鸭渌江,自元代起始名鸭绿江。从马訾水,鸭绿水、鸭渌江到鸭绿江,这条江历经沧桑,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从三国到隋唐,中原军队到这里进行过多次征讨,展开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包括宇文述败走鸭绿江在内的这些战事,又浓浓地记在史册里,引起后世的关注和思考。
明太祖朱元璋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来过辽东,也鲜有诗作,然而却挥笔写下一首题为《鸭绿江》的七律。诗曰:“鸭绿江清界古封,强无诈息乐时雄。逋逃不纳千年祚,礼仪咸修百世功。汉伐可稽明在册,辽征须考照遗踪。情怀造到天心处,水势无波戍不攻。”朱元璋作为一代帝王,为了自己的统治,表达了对国土的重视,希望辽东大地的稳固,鸭绿江边不再有战事,这就是造福百姓,也就有千年功德。同时还有缅怀之意,追忆中原王朝征辽安邦中为后世留下的基业。现在明太祖这首诗已刻记在石碑上,耸立在丹东虎山景区大窑沟,与中朝边境“一步跨”、“风月”石刻组成边境线上的奇特景观。
鸭绿江发源于白头山主峰南麓海拔2300米处的长白山天池,从东北向西南流经吉林、辽宁,最后在辽宁丹东东沟注入黄海。其干流几乎全为中、朝两国天然国界。鸭绿江全长795公里,流域面积6﹒19万平方公里。其中流经辽宁境界长220公里。它还拥有多条支流,其中在辽宁境内有瑷河、蒲石河等。瑷河位于丹东市中部,是鸭绿江水系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宽甸双山子镇木垛子岭,全长189公里,流域面积5902平方公里,经流量31﹒49亿立方米。蒲石河也位于丹东市,属于鸭绿江水系较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宽甸县北四方顶子,全长121﹒8公里,流域面积1212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8亿立方米。今丹东有鸭绿江游览区,它东起浑江口,西至大东港,全长210公里,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游览区以水景为主线,山水相映,绚丽多彩,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