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美东
徐美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818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69.柔懦姑息

(2016-08-13 05:22:41)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

臣光曰之三十九读文】

原文:汉家之法已严矣,而崔实犹病其宽,何哉?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故崔实之论,以矫一时之枉,非百世之通义也。孔子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斯不易之常道矣。(《资治通鉴》第53)

译文:汉朝的法令已经是严厉的了,然而,崔还嫌它宽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衰败之世的君王大多懦弱,平庸愚昧的辅佐之臣,只知道姑息。所以,有权势而得君王宠幸的臣下,即使有罪,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豪强和不守法度的刁徒,即使违法,也不被诛杀;施加仁爱恩惠,只限于眼前;使为非作歹的人得逞,纲纪不能维持。所以,崔的评论是用来矫正一时的弊端,不是百代通用的法则。孔子说:为政太宽大,则人民不在乎,人民一旦不在乎,则用严刑峻法来纠正。施行严刑峻法,则人民感到暴虐,人民一旦感到暴虐,则改施宽大之政。用宽大和严厉两种手段互相补充,政局才能稳定。这是永世不变的常轨。

摘句: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意思是,衰败之世的君王大多懦弱,平庸愚昧的辅佐之臣,只知道姑息。

【读后随笔】

司马光说:“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意思是说,衰败末世的君王,大多都是懦弱的;平庸的辅佐大臣,一般只知道宽容迁就。司马光用简炼的文字,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衰败君臣的本质特点。司马光的这一评述,是在看了崔的《政论》后所说的话。

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下诏文武百官推荐志节高尚、不随俗浮沉的人士。崔属于被推荐对象。当皇帝要策问考试时,崔以有病为由,返回了家乡。后来,他撰写了一篇评论当代政事的文章,篇名叫《政论》。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赞不绝口。有人明示君王应把它抄写下来,“作为座右铭”。

的《政论》,的确值得一读一思。不妨展示他的那段开头语,你读后自然会想到以上那句司马光所说“君柔懦臣姑息”的话。以下,便是崔的精彩开篇:

“凡天下所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敝而不悟,政衰而不改,习乱安危,不自睹。或荒耽耆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岐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

译意是:凡天下所以不能治理,通常是由于人主继承太平盛世为时太久。风俗已经逐渐敝败,却仍不觉悟;政令已经逐渐衰败,却不知道改弦更张。以乱为治,以危为安,熟视无睹。有的沉溺于酒色,荒淫纵欲,不忧虑国事;有的听不进任何规劝,爱听假话而听不进真话;有的不能分辨人的忠和奸,事情的是和非,在歧路上犹豫不决,不知所从;于是,亲信的辅佐大臣,害怕得罪奸邪,闭口不言,只求保全自己的高官厚禄;而疏远的臣下,虽然敢说真话,但因为地位卑微,意见不能受到重视和采用。因此,朝廷的法度在上面遭到破坏,才智之士在下面感到无可奈何,真是可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