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168.大腹将军安禄山
(2016-08-08 05:32:16)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将相篇之七十九读文】
原文:禄山体充肥,腹垂过膝,尝自称腹重三百斤。外若痴直,内实狡黠。常令其将刘骆谷留京师诇朝廷指趣,动静皆报之;或应有笺表者,骆谷即为代作通之。岁献俘虏、杂畜、奇禽、异兽、珍玩之物,不绝于路,郡县疲于递运。(《资治通鉴》第215卷)
译文:唐玄宗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肚便便,腹垂过膝,曾自称腹重三百斤。其人外表看去似迟钝老实,内心实则狡猾多计,常命部将刘骆谷羁留在京师刺探朝廷的动向,一有风声便报告给他。如需要向朝廷上章奏表,刘骆谷就代他上奏了事。每年安禄山均向朝廷进献俘虏、杂畜、奇禽异兽和珍宝玩物,数量巨大,一路不绝,沿途郡县皆因长年不断地转运这些东西而疲于应付。
简介:安禄山(公元703—757年),唐玄宗时将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人,初名轧荦山,本姓康,或以出康国,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懂九蕃语言,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养以为子。因战功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后他设法取得玄宗、杨贵妃的信任,兼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有众十五万。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冬,在范阳起兵叛乱,南下攻陷洛阳。所部残暴,河北人民纷起屯结抵抗。次年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建元圣武。遣军攻破潼关,攻入长安,大肆杀掠。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其子庆绪谋夺帝位,将他杀死。
【读后随笔】
提到安禄山,往往就会想起安史之乱,往往从政治上去分析其人。其实,他的身材也颇为奇特。不过,分析他外表的人并不居多;从内外结合上去分析的就更少了。你听说过“大腹便便”这句成语吗?如果用此语来概括他,无论从外貌还是从内心看,是颇为准确的。因为“大腹便便”,形容肚子肥大的样子。安禄山自称“腹重三百斤”,貌似内存忠心,实乃空洞假意。
安禄山原本胡人,起初在旧时集市贸易中以介绍买卖为业,后来才慢慢当上带兵的大将。再后来,在他百般钻营下,与唐玄宗搭上了关系,他向玄宗大献媚忠,又拜杨贵妃为母。玄宗曾开玩笑指着他的大肚子说:“你这个胡儿肚子里装着些什么,怎么这么大?”安禄山答道:“没有别的,惟有对陛下的赤胆忠心!”玄宗听后颇为高兴。玄宗与贵妃坐在一起的时候,安禄山却先拜见贵妃。玄宗问他这是何故,他答道:“我们胡人的习惯是先母而后父。”玄宗与杨贵妃听后更是高兴。就这样一来二去,他成为天字第一号的宠臣,一身兼了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
安禄山充肥大腹,说是内有忠心,其实包藏着野心。他靠着皇上的信任,大肆培养和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御寇为名,在范阳构筑雄武城,内存大量兵器、粮草、战马。同时培植了同罗、契丹、奚等民族的八千健儿为假子,编成名为“曳落河”的精锐部队。在家僮中,挑选出百余勇悍者,训练成以一当百的贴身卫队。他精心组织了政治、军事相结合的集团核心班底,其中以高尚、严庄为谋主,经常为他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伪造诏书,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起兵反唐,攻陷洛阳。次年(公元756年)在洛阳自称雄武皇帝。接着,十五万叛军络绎南下,直指都城长安,从此,唐开元以来的太平景象一去不返。
真实地说,安禄山充肥的大腹中什么也没有,全是空洞的、虚假的。你需要什么,他便编造出什么。可叹的是,唐玄宗果真信了他的“赤胆忠心”,以至于范阳叛乱后,猝不及防,仓皇出逃,再也见不到安禄山其人,只有那便便大腹留在玄宗的脑海里。假若这时玄宗问安禄山“腹中何所有”,不知安禄山该如何作答?很可能他会“耿直”地说:你上当上当了,我腹中什么也没有,现在只想请你这位昏君快快让位吧,否则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