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67.知善知恶

(2016-08-07 05:09:47)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

臣光曰之三十七读文】

原文:人臣之罪,莫大于欺罔,是以明君疾之。孝章谓窦宪何异指鹿为马,善矣;然卒不能罪宪,则奸臣安所惩哉!夫人主之于臣下,患在不知其奸,苟或知之而复赦之,则不若不知之为愈也。何以言之?彼或为奸而上不之知,犹有所畏;既知而不能讨,彼知其不足畏也,则放纵而无顾矣!是故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资治通鉴》第46)

译文:臣子的罪恶,莫过于欺骗君主,所以圣明的君主痛恨这种行为。汉孝章皇帝说窦宪的行为无异于指鹿为马,这是对的;然而他最终不能降罪于窦宪,那么奸臣在哪里受到惩戒呢!君主对待臣子,困难在于不知道谁是邪恶之辈,假如已经知道而又将他赦免,那还不如不知道更好。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奸臣为非作歹而君主不知道,奸臣心中还有所畏惧;而君主已经知道而又不能予以处罚,奸臣便知道君主不值得畏惧,就会放纵大胆而毫无顾忌了!所以,已知良臣而不能任用,已知恶人而不能铲除,乃是君主的大戒。

摘句:“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意思是,已知良臣而不能任用,已知恶人而不能铲除,乃是君主的大戒。即知道是好的却不用,知道是坏的却不除,乃是君主的深刻戒律。

【读后随笔】

一国之君,善恶不明,固然是大害,但看到了谁善谁恶,却不作为,好人不用,坏人不除,则是大害中之害。汉章帝时期,侍中窦宪,依仗自己是窦皇后的哥哥而为所欲为,朝中没有人不怕他的。他以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庄园,公主害怕他的权势而不敢计较。章帝出行巡察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大为愤怒,把窦宪叫来严厉地责备一番后放人走人,既没有依法治罪,也没有再委以重任,就算尽责而了之。

司马光对于汉章帝这样处理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知道是好的却不用,知道是坏的却不除,乃是君主的深刻戒律。司马光以窦宪为例分析说,章帝知道了窦宪的罪过还不如不知道为好,因为君主不知道,窦宪还会有所顾忌;一旦是知道了又不处罚,像窦宪这样的人就会更加放肆了。司马光这样分析评论,是颇有道理的。

窦宪,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权臣,名将。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以其妹妹被立为皇后拜为郎,迁侍中,不久又升为虎贲中郎将,日益受到宠任。和帝即位,其妹妹以太后临朝称制,窦宪在内掌握机密,对外宣布诏命,执掌着东汉王朝的军政大权。

窦宪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在历史上留下过种种劣迹,因而备受贬斥,以致于他的历史功绩也几乎被其罪过所掩盖了。应该说窦宪的一生,做了不少坏事,但也做过一些有影响的事,尤其是在军事上对东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是有贡献的。他作为当时无可争议的优秀将领,统率汉朝大军,两次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单于,迫敌西迁,为东汉边境地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军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