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64.模棱宰相苏味道

(2016-07-26 05:49:41)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七十五读文】

原文:以天官侍郎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味道前后在相位数年,依阿取容,尝谓人曰:“处事不宜明白,但摸棱持两端可矣。”时人谓之“苏摸棱”。(《资治通鉴》第206卷)

译文:则天皇后圣历元年(公元698)朝廷任命天官侍郎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苏味道在宰相任上前后数年,迎合讨好人,曾对人说:“处理事情不应当明白,只要摸棱两可就可以了。”因此当时人称他为“苏模棱”。

简介:苏味道(公元648705),唐文学家、武则天时宰相。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乾封进士,圣历初官居相位,处事圆滑,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后因亲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郿州刺史。少时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称“苏李”。所作诗今仅存十余首。原有集,已失传。

【读后随笔】

模棱两可,是苏味道的处事哲学。从字义上说,是模着棱角的东西,两面都可以。后来成为一句成语,比喻对一件事情的两方面都认为可以,表示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模棱两可”者,该贬还是该褒?应该说,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这是法则。从把握事物来说,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以一面否另一面,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在处理事情上,想到两面,照顾到两面,是无可非议的。但当讨好人,刻意地对错不分、黑白不分,就是问题了。试想,让这样的“模棱先生”主事断案,主得、断得了么?不过,“模论”成为后世成语,苏味道还是贡献者,苏味道还真有点味道。

模棱两可是苏味道在官场上的体验。他少年时代就与同乡李峤以文辞知名,号“苏李”。后来进士及第,被任命为咸阳尉。吏部侍郎裴行俭重视其才,在征讨突厥时,把他引荐为管书记。他文思敏捷,辞理精当,当时的才子们写谢表时,都请他帮忙。延载年间,他先后任凤阁舍人、检校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因事被贬为集州刺史,不久召为天官侍郎,后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

其实,苏味道也有模棱不两可的时候。在长安期间,他请假还乡改葬父亲。在操办这件事上,是大办还是小办?他没有模棱两可,而是决定大张旗鼓地重办葬事。由于大办丧事,侵毁乡人墓地,役使过度,所以受到弹劾,被贬为坊州刺史,迁益州大都督长史。在政治上,他也曾旗帜鲜明地依附张易之、张昌宗,结果是二张垮台,他也跟着垮台。不久,他到益州任长史,还未到任,就病发去世,时年58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