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164.锦州出了前燕四帝

(2016-07-27 05:52:44)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辽宁篇之二十】时间:公元283370年。现址:辽宁、北京、河北。古人: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古事:四代锦州人相继奋斗,打造了自己独特的王国,史称前燕;前燕有四帝,他们是武宣帝慕容廆、文明帝慕容皝、景昭帝慕容儁和幽帝慕容暐。

锦州这个地方,曾经是鲜卑慕容氏的聚居地。慕容氏不仅在这里建起了部落联盟,成了籍贯地,而且从这里起步,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国号“燕”,史称前燕。前燕统治地区包括冀州、衮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也就是包括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前燕有谥号的皇帝是武宣帝慕容廆、文明帝慕容皝、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从前燕慕容皝称燕王算起,历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三主,共34年。从籍贯意义上说,锦州这个地方出了前燕四位皇帝。

前燕武宣帝慕容廆

原文:是岁,鲜卑慕容涉归卒。弟删篡立,将杀涉归子,亡匿于辽东徐郁家。是岁,慕容删为其下所杀,部众复迎涉归子廆而立之。涉归与宇文部素有隙,廆请讨之,朝廷弗许。廆怒,入寇辽西,杀略甚众。帝遣幽州军讨,战于肥如,廆众大败。自是每岁犯边,又东击扶馀,扶馀王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夷其国城,驱万余人而归。(《资治通鉴•第81卷》 公元283285年)

译文:这一年(公元283年),鲜卑慕容涉归去世。他的弟弟慕容删篡位代立,想杀掉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慕容廆逃跑了,隐藏在辽东人徐郁的家里。这一年(公元285年),慕容删被他的部下人杀了,其部众又去迎接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继位。慕容涉归与鲜卑宇文部素来有积怨,慕容廆请求去讨伐宇文部,而朝廷却不允许。对此,慕容廆非常气愤,于是入侵辽西,杀人抢掠,造成很大的破坏。晋武帝就派幽州军队去讨伐慕容廆,双方在肥如交手,慕容廆的部众被打得大败。从这时起,慕容廆的部众每年都要侵犯边境地区。他还向东去攻打扶余国,扶余王依虑被吓得自杀了,依虑的儿子弟兄们都逃到沃沮防守。慕容廆就把扶余国的城邑削平,驱赶着一万多返回慕容部落。

以上是慕容廆继位部落首领之初的一段记载。当时,他只有十七岁,虽有一腔热血,但显得不够成熟。急于为父报私仇,向西晋朝廷提出讨伐宇文部的请求。当请求得不到支持时,便愤然出兵攻打辽西政府,结果兵败使部落蒙受极大的损失。流血的教训,未能让他清醒,转而还用武力向东征讨扶余国。扶余国虽然被打败了,但慕容部落的实力并未增强,与其说是打了一场胜仗,不如说是打了一场没有意义的败仗。当然,这些失败对于慕容廆说来,也是很重要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假若没有前头的失败,很可能也不会有后头的成功。

辽东武宣公慕容廆(269333年),字弈洛瑰,昌黎郡棘城(今锦州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公元268年出生在昌黎棘城,14岁时,被幽州诸军事、北安将张华赏识为能当大任的一代。15岁时,父亡,因其叔慕容耐篡位,遭到追杀,避难在辽东徐郁家。17岁时,因其叔父慕容耐为部属所杀,被部众迎立为继位者;继位之初,率众攻打辽东而败,又转向攻打扶余国而取胜,再攻辽东政府军不胜。21岁时,恢复以往的传统,改向请降归附晋朝,被封为鲜卑都督。22岁之后,将都城和活动中心从辽东移至辽西,并在原棘城旧址上兴建了新棘城。33岁—44岁时,在作战中,连连制胜,打败过宇文素延等强敌的进攻。49岁时,自称为鲜卑大单于。此时的他,政事修明,爱护人才,故士大夫和民众多归附之。63岁时,受东晋命为都督、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封为辽东公。65岁时去世,谥号襄公。东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其孙慕容儁称帝后,追封为武宣皇帝,庙号高祖。

慕容廆成熟的年龄标志,大概在30岁过后。在他看来,部落的强盛不能没有军队,但有了军队不可急于求战、“愠而致战”,而要以慎战求必胜。西晋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宇文素延在进攻慕容廆中遭到重创后,愤而动员十万兵马包围慕容廆所在的棘城,发誓要血洗报仇。当时棘城内部众十分恐惧,而慕容廆却处变不惊。他鼓励众人说:“宇文素延虽然兵多如蚁集,但军中毫无章法,已处在我的计谋之中了。各位只需奋力作战,不必有任何顾虑。”接着,亲自领兵出击。果然宇文素延溃不成军,落荒而逃。慕容廆率兵乘胜追杀败兵,追击百里,俘斩万人。原在宇文部下的辽东郡人孟晖率众数千家归降慕容廆,慕容廆任命孟晖为建威将军。

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鲜卑慕容史上经历一场最为激烈的棘城保卫战。宇文部、段部和高句丽三国联合进攻慕容部的棘城。面对三国联军的来攻,城内早已作好了战争准备,众将领纷纷摩拳擦掌,要出城杀个痛快。慕容廆却拒绝出城,认为联军新聚而锐不可挡,应以固守加以应对,然后寻找战机加以反击。及后联军团团围住了棘城,慕容廆坚壁不出,却采取离间计,特意派人送牛酒去宇文部劳军。其他两军闻知此事后,对宇文部产生了怀疑,最终不战而离去。但宇文部大人宇文悉独官自以为兵强,仍然留下来进攻棘城。当时,宇文部有数十万兵马。慕容廆采纳谋士的建议,以内应外合战法,自己从城内出击,其子慕容翰在城外接应,成功击败宇文部。战后,三国都遣使请和。

慕容廆还懂得,部落的强盛不仅要有自己的军事实力,而且还要发展生产,加强人才建设。慕容廆在位的后期,最突出的政绩是:政事修明,爱护人才,安置汉人,劝课农桑,发展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由此,为前燕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慕容廆的操作和影响下,尽管当时北方处在纷乱的环境下,但仍有不少中原士大夫和民众归附之。山东、河北等地部分汉族世家竟然率领庞大的队伍,来到这里安家落户。他教民稼穑,以发展农业;他在江南求得种桑,以发展蚕业;他起用汉族士人,实行汉化,以适应日益向内地发展的需要。后又进一步提出慎刑、选贤、重农、禁酒色、退便佞等,为其子孙进据中原创造了条件。有评论说,前燕的奠基者慕容廆,雄才大略,是五胡十六国少数民族贵族首领中不可多见的佼佼者。

慕容廆时期,留下的历史印记,可谓是遍及今天辽宁的许多地方。主要涉及到锦州、辽阳、朝阳、沈阳、抚顺等。《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廆遣慕容翰攻段氏,取徒河、新城,至阳乐,闻六修败而还,翰因留镇徒河,壁青山”。简短的文字中,就提及徒河、新城、阳乐、青山四个地方,除阳乐属今河北外,其余均在今辽宁。“徒河”是锦州前身,西汉置徒河县,治所在今锦州市,当时筑有城垣。“青山”位于今锦州市义县东。至于“新城”,位于今沈阳市东、抚顺市西之间。据考证,当年的新城就在今抚顺高尔山古城;与新城相近,当为今沈阳市东陵区浑河之上伯官屯汉城。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原文:夏,五月,甲寅,辽东武宣公慕容廆卒。六月,世子皝以平北将军行平州刺史,督摄部内;赦系囚。以长史裴开为军谘祭酒,郎中令高诩为玄菟太守。皝以带方太守王诞为左长史,诞以辽东太守阳鹜为才而让之;皝从之,以诞为左长史。(《资治通鉴•第95卷》 公元333年)

译文: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夏季,五月,甲寅(初六),辽东武宣公慕容廆死。六月,世子慕容皝以平北将军的身份摄行平州刺史职务,督察、统领境内士众,赦免囚犯。任命长史裴开为军咨祭酒,郎中令高诩为玄菟太守。慕容皝让带方太守王诞任左长史,王诞认为辽东太守阳鹜有才能因而推让给他,慕容皝同意了,任命王诞为右长史。

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慕容皝即父位。慕容皝(279348年),字元真,小字万年。前燕第一代君主,慕容廆之子,昌黎棘城(今辽宁锦州义县西北)人,鲜卑族。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建国后自称燕王,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年)迁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在位12年。公元348年去世,时年52岁。谥号“文明皇帝”。庙号太祖。

慕容皝有专权之能。他对于父亲慕容廆那里承袭下来的权力一点也不放手,而且还不满足。几年后,干脆自称燕王,立世子慕容儁为太子,一大批自己的亲信受到重用,封奕为相国,韩寿任司马,裴开任奉常,阳鹜任司隶,王寓任太仆,李洪任大理,杜群任纳言令,宋该、刘睦、石琮任常伯,皇甫真、阳协任见骑常侍,宋晃、平熙、张泓为将军,封裕任记室监。看来,慕容皝已独揽一切大权。对于不可信任的异己,即便是亲兄弟,则统统不用。其兄慕容翰及其弟慕容仁、慕容昭都智勇双全、战功卓著,一概加以排斥,有的受到斩杀。慕容翰无法忍受奚落,不得不投奔段氏鲜卑;慕容昭以谋反嫌疑为由而被诛杀;慕容仁不满慕容皝的称帝,另辟自己的根据地,与他抗衡,慕容皝进行了多次围剿,最后捕获了慕容仁,并被逼自杀。

慕容皝有军事之才。慕容皝嗣位后,把东北鲜卑宇文部、段部、夫余国、高句丽等各大势力彻底征服,作为实现父亲慕容廆统一东北遗志的实际行动。他亲自率四万精兵,从险恶南路偷袭高句丽,很快攻入高句丽都城丸都山城,并放火烧毁王宫,掠走五万多人和不计其数的珍宝,胜利班师。此后,高句丽王向慕容皝进贡称臣。慕容皝率师北伐,一战打溃宇文部。宇文逸豆归远遁漠北。慕容皝把宇文部余众5000多人全部南迁至昌黎;又在宇文部地区设榆阴、安晋两城,驻守军队。自此,宇文部无力发展,而逐步融入慕容部。慕容皝运用阴谋手段,借用后赵国君石虎的力量,一举消灭了实力最强的段部,段部首领段辽被打得逃往密云山,余众投降了慕容部。至此,慕容部完成了东部鲜卑的统一。慕容皝最后集中力量攻伐扶余国,将国王王玄俘虏,收纳了扶余国十万多人,接着放王玄回家,封王玄为镇国将军。之后,扶余王年年向慕容皝纳贡称臣。

慕容皝有“文明”之气。慕容皝在几次战争胜利之后,开始对燕辖区进行文明进步的改革。开放王室苑囿,将占地广阔的王室猎场,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对一无所有的农民,发给一头耕牛;如果农民想多种田,可以用官牛耕作,收获后按四六分配,国家得六成,农民个人得四成。立“纳谏之木”,鼓励更多的人提意见。具体做法是在王宫立起一根木头,以木立信,谁向燕王进谏,均受到鼓励和奖赏。兴办教育,当时称之东庠,慕容皝亲自编写教材,经常到学校讲课,考察学生优劣,优擢劣裁。在龙山还兴建了龙翔佛寺,对佛教早期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慕容皝在执政八年后,做了一件迁都大事。这一年(公元342年),“冬,十月,燕王迁都龙城”(《资治通鉴·晋纪》)。也就是慕容皝告别了棘城,来到了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境)。此城便成了前燕的都城。在这之前,前燕王慕容皝派唐国内史阳裕等人寻找风水宝地,筑造新都城。阳裕一行人行至柳城(今辽宁朝阳十二台乡)之北,龙山(今辽宁朝阳凤凰山)以西,只见凌河水波与龙山树木,遥相对映,景色宜人,认为这就是宝地、帝王之地,于是大兴土木,立宗庙,建宫殿,筑城池,很快竣工。慕容皝迁都后,这里便成了前燕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慕容皝执政期间,辽宁有不少地方出现在《资治通鉴》中。公元333年,“仁自平郭来奔丧”、“与仁战于汶城北”。这里所说的“平郭”,在今辽宁大连熊岳城。所说的“汶城”,在今大连市淅木汉城。公元334年,“与兰遇于牛尾谷”,此处的“牛尾谷”,在今朝阳北。公元336年,“至历林口”,这里的历林口,就在今辽宁营口市。公元337年,“慕容皝于乙连城东筑好城”,这里所说的“乙连城”,在今辽宁建昌县。(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