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162.曹魏东征战本溪
(2016-07-21 05:21:57)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辽宁篇之十八】时间:公元245年。现址:辽宁本溪市等地。古人:毋丘俭,位宫。古事:曹魏幽州刺史毋丘俭东征平叛,初战在本溪缘边打败了高句丽王位宫。
读文摘记
原文:幽州刺史毋丘俭以高句骊王位宫数为侵叛,督诸军讨之;位宫败走,俭遂屠丸都,斩获首虏以千数。句骊之臣得来数谏位宫,位宫不从;得来叹曰:“立见此地生蓬蒿。”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位宫单妻子逃窜,俭引军还;未几,复击之,位宫遂奔买沟。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余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而还,所诛纳八千余口。论功受赏,侯者百余人。(《资治通鉴•第七十五卷》 公元246年)
译文:曹魏幽州刺史毋丘俭因为高句丽东川王位宫在幽州边境侵扰叛乱,所以就率军去征讨平叛;位宫失败逃走后,毋丘俭便屠杀高句丽的首都丸都城军民,杀死、俘虏的数以千计。高句丽的大臣得来曾多次劝说位宫不反叛曹魏,但位宫就是不听;得来悲叹地说:“用不了多久就将看到这里长满蓬蒿野草了。”说完之后就绝食而死了。毋丘俭得知此事,命令各路军队不要毁坏得来的坟墓,不要砍伐墓地的树木,如若俘获得妻子儿女,也全部释放回家。位宫单独携妻子儿女狼狈出逃,毋丘俭也收兵回营。没过多久,毋丘俭又派兵追杀位宫,这时位宫已逃亡到买沟,毋丘俭随即派玄菟太守王欣继续追击,一直追过了沃沮城一千多里,到达了肃慎氏的南界,就在那里刻石立碑,记述了此次战功,然后率军而归。此次东征诛杀及纳降的敌军总计有八千多人。之后,论功行赏,受封为侯爵者有一百多人。
读后随笔
三国时期,今日之辽宁东北边域,是魏国幽州的辖区。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在那里发生了反叛曹魏事件,领头的是高句丽王位宫。此事,震怒了魏朝廷,立即决定由幽州刺史毋丘俭率军讨伐,以维护曹魏的领土完整,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宁。正始六年(公元245年),曹魏军统帅毋丘俭与高句丽王位宫交战,初战在幽州边缘地区(今辽宁本溪市桓仁一带)激烈展开,曹魏军打败高句丽军,乘胜追击至其首都丸都城(今吉林集安市西北),最后“束马悬车”攻入城内,焚毁城郭,诛杀敌将,位宫被打得逃跑了(后死亡)。五月,毋丘俭在刻石纪功后,率曹魏军凯旋班师。正始七年(公元246年)论功受赏,侯者百余人。据说,现已发现了当年的那块纪功石碑,碑系赭红色含石英粒岩石凿刻而成,碑文内容大致是:正始三年高句丽反叛,魏遣七牙门,举兵讨伐,于正始六年(公元245年)五月凯旋。
这场征讨战争,实际上是幽州刺史毋丘俭与高句丽王位宫的战争。毋丘俭(?—255),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曹魏名将,任过尚书郎、羽林监、州刺史等,参与过征讨公孙渊、东川王等,后因起兵反司马师被杀。位宫(?—248),名优位居,山上王延优之子,酒桶村女所生,公元197年继位,为高句丽第十一代王。因貌似祖父宫,称之位宫。因起兵叛魏,引来毁都之灾,他却逃之夭夭。公元248年位宫死,谥号东川王。
毋丘俭率领的曹魏东征军,初期主要在本溪桓仁一带展开。也就是说,这次曹魏东征起始于本溪。据《三国志》记载,正始七年(公元246年),幽州刺史毋丘俭统率万人从玄菟出发讨伐高句丽,句丽王位宫率马步军二万人抵挡,大战于沸流。“沸流”,古水名,即今桓仁浑江。沸流交战,打跑了位宫,曹魏军从沸流(桓仁之地)追至赤见岘(集安附近),停车系马,登丸都山,屠其都城,斩首俘虏万余人,位宫独带妻子儿女远窜。由此可知,魏兵“屠丸都”之前,已经在本溪边地展开过激战,本溪成了丸都前线阵地;前线溃败,丸都也危在旦夕。不久,魏兵破城而入,丸都毁之殆尽。
曹魏东征激战本溪,固然有其地理位置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本溪原本就是高句丽的老家。高句丽,史籍常称高句骊,现在指的是高氏句丽。高句丽政权建立之初,占据在浑江、鸭绿江中游一小片土地上,属于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的交界地带,即在辽东、玄菟二郡的东面,乐浪、带方二郡的北边。据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国王子朱蒙,亦称高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到这里,建立以纥升骨城为中心的高句丽王国。据学者考证,纥升骨城位于今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附近的下古城遗址,而五女山城为它的山城。桓仁是个好地方,它位于辽宁东北边缘,西北与新宾县交接,西与本溪县相接,南与宽甸县为邻,东北与吉林集安市交界。站在今天看历史,当年高句丽在这里安家建都,是非常合适的。正因为占有了这个好地方,高句丽政权才得以巩固和扩大,并创造了自己的政治和文化。所以,东征战争在这里激烈进行,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溪桓仁五女山,是高句丽的发祥地。据《五女山志》记载,公元前一世纪,高句丽王朱蒙在五女山修筑城郭,史称纥升骨城。高句丽人闻讯此城,纷纷前来投奔,势力渐渐地强大起来。朱蒙由于操劳过度,不幸在桓仁离开人世,享年40岁。朱蒙死后,他的儿子类利继位,被称为“琉璃明王”。公元3年,由于此地地盘有限,难以容纳众多的高句丽人,便将都城迁至国内城即现在的吉林省集安市境内。桓仁五女山山城,作为高句丽的统治中心,前后历时40年。如今的五女山山城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遗迹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女山已经成为辽宁省东部著名的的旅游景观,是桓仁县的旅游业龙头,被列入世界遗产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这里寻幽访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