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159.恃宠右相李义府
(2016-07-11 05:32:53)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将相篇之七十读文】
原文:李义府恃宠用事。洛阳妇人淳于氏,美色,系大理狱,义府属大理寺丞毕正义枉法出之,将纳为妾,大理卿段宝玄疑而奏之。上命给事中刘仁轨等鞫之,义府恐事泄,逼正义自缢于狱中。上知之,原义府罪不问。(《资治通鉴》第200卷)
译文: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李义府依仗皇帝的宠信专权用事。洛州妇人淳于氏,长得很漂亮,被囚禁在大理寺监狱。李义府叮嘱大理寺丞毕正义违法将她放出,准备把她纳为妾,大理卿段宝玄为此事可疑而递上奏表。高宗于是命令给事中刘仁轨等人审理此事,李义府害怕事情泄露,逼迫毕正义在监狱中上吊自杀。高宗了解到这些情况,却原谅李义府的罪过,不加追究。
简介:李义府(公元614—666年),唐朝大臣。瀛州饶阳(今属河北)人,后迁居永泰(今四川盐亭)。太宗时以对策擢第,任门下省典仪。高宗即位,任中书舍人,与许敬宗助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升中书侍郎参知政事。显庆二年任中书令,接着改右相,与许敬宗同执朝政。后因罪流放而死。
【读后随笔】
提到李义府,皆言恃宠右相。所谓“恃宠”,就是依仗宠爱。李义府因坚决支持唐高宗废王皇后、立武昭仪有功,深得高宗的宠信,官职连连攀升,乃至右相高位。李义府也因此开始骄横起来,“恃宠用事”,胡作非为,以柔害人,被称之为“李猫”。也就是哪里有腥味,他就往哪里沾;官做到哪里,就在哪里留下腥味。他色情权钱全要,一家老小齐贪。可以说,他的贪腐无孔不入,无以复加。然而,唐高宗却看中了这样的人,真是瞎了眼睛;发现了问题又不制止,反而加以谅解,真是有失良心。请看李义府恃宠贪腐的几件事吧:
上面那件贪色的事,发生在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这时的李义府兼太子右庶子,已晋爵为侯。他听说大理监狱有个女子姿色绝佳,就利用手中权力,安排大理寺丞毕正义将其释放,然后纳她为妾。事发后,他又杀人灭口,逼迫毕正义上吊自杀。显庆三年(公元658年),他担任中书令,更是利用皇上宠信,将全家人包括怀抱中的儿子都列名于清高尊贵的官职,并发动全家,即母亲、妻子、儿子、女婿都去收受贿胳。史载:“(李)义府贪冒无厌,与母妻及诸子女婿卖官爵,贪赃枉法。”只要给钱,就让当官,只要送钱,就能免罪。他的家每天都门庭若市,来的都是些用钱买官或送钱赎罪的人,就连长孙无忌的孙子要做官,也难逃李义府的竹杠,让他敲了七百贯钱的竹杠。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他主管选拔官吏,依仗武皇后的权势,专以卖官为能事,选授没有次第,百官怨声载道。高宗对其所作所为时有所闻,就温和地提醒他“应当注意”。可他根本不认错,便气急败坏地离高宗而去,高宗因此不高兴。
李义府罪恶累累,积怨太深,武则天也不能再保护他了。就在他卖官事发后,被捕入狱。高宗下诏将其除名,并流放边地。义府所掠奴婢一时奔散,朝野无不称庆。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大赦天下,唯李义府不赦。李义府因此忧愤交加,发病而死。自从李义府流放后,朝廷官员无日不担忧他再回来,直到得知他的死讯,大家才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