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160.神箭将军薛仁贵
(2016-07-14 05:35:03)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将相篇之七十一读文】
原文:铁勒九姓闻唐兵将至,合众十馀万以拒之,选骁健者数十人挑战,薛仁贵发三矢,杀三人,馀皆下马请降。仁贵悉坑之,度碛北,击其馀众,获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汉关。”(《资治通鉴》第201卷)
译文: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铁勒九姓听说唐朝兵马将到,集合部众十多万人进行抵抗,他们选出勇猛强壮的几十名健儿前来挑战,薛仁贵发三支箭,射杀了对方三个人,于是其余的人全部下马投降。薛仁贵将他们活埋坑杀,并穿越漠北,追击铁勒余部,俘获了叶护兄弟三人而回。当时军中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简介:薛仁贵(公元614—683年),唐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后又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乾封初参与进攻高丽战争,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对吐蕃作战,大败。后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等职。永淳二年(公元683年)病卒。
【读后随笔】
薛仁贵自唐太宗征辽东时应募入伍后,身穿白衣,手拿长戟,以骁勇善战著称。他“三矢三人,箭定天山”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那是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三月,薛仁贵随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率军于天山,铁勒九姓聚众十余万拒之,选骁骑数十挑战,副将薛仁贵发三箭,射杀三人,百发百中,吓得其余的人不战而下马投降,铁勒九姓本人败逃后由此一蹶不振。唐军中因此便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据考,所说的天山,是今蒙古的杭爱山,唐时称乌德犍山、郁督军山等,为漠北草原民族心目中的神圣所在地。
其实,薛仁贵不只是创下了“天山”神箭,而且创造了其它许多战绩。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他随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征讨高丽,在金山之战中,他领兵从侧面进击,大败高丽兵,斩首五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二月,他在金山打败高丽兵后,率士兵三千人攻打扶馀城,诸将认为他兵马太少,阻止他。薛仁贵说:“兵不在多,就看怎么用了。”于是作为先锋向前挺进,与高丽兵交战,一举拿下扶馀城,使扶馀川中的其它四十余座城池都望风请求投降,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战果。薛仁贵因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
当然,“箭定天山”的薛仁贵也会有失误的时候。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薛仁贵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出击吐蕃。初战获胜,进屯乌海(今青海苦海)。因副手郭待封背着薛仁贵擅作主张,自率辎重行动,遭吐蕃军截击,军粮辎重尽失,薛仁贵被迫撤退,又遭敌军攻击,唐军死伤殆尽。因为薛仁贵当时是大总管,负有领导责任,所以被削职为民。直到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又被唐高宗起用,授右领军卫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