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57.凌烟将相24像

(2016-07-05 06:01:59)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六十八读文】

原文:戊申,上命图画功臣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公魏徵、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瑀、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公刘玄基、蒋忠公屈突通、郧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公长孙顺德、勋公张亮、陈公侯君集、郯襄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泳兴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世勣、胡壮公秦叔宝于凌烟阁。(《资治通鉴》第79卷)

译文: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戊申(二十八日),太宗命人在凌烟阁画上朝廷的大功臣。他们是: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李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公魏徵、粱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瑀、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公刘玄基、蒋忠公屈突通、郧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公长孙顺德、勋公张亮、陈公侯君集、郯襄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泳兴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世勣、胡壮公秦叔宝等二十四人。

【读后随笔】

唐代长安宫殿中有座三清殿,在三清殿的侧面,矗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追思当初一同打天下的“战友”,缅怀他们功绩,在这里绘制了二十四元勋图像。这是一项不朽的工程,是一件长久的记忆。24位人物在当年,有的是谋士,有的是战将,但大多是将相级人物。眼下,他们一个个封爵授勋,集聚在这里,一展难以忘却的战斗岁月。

第一赵公长孙无忌。字辅机,祖籍鲜卑,为北魏皇室,列祖列宗均至高官荣爵。他是长孙皇后之兄,以出众的才干,辅助唐太宗打天并取得皇位。唐太宗登基后,将他倚为心腹,拜相封公。太宗死后,他受遗命辅政唐高宗,主持朝政。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身亡。

第二赵郡王李孝恭。其父为李渊堂弟,他是宗室中功勋最显赫者。李渊得长安,他带兵入巴蜀,战抚双管齐下,灭了朱粲势力,又平定了三十余州。李世民即位后,他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后暴病而死。

第三莱公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李世民主要幕僚,将相级人物。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病故,终年46岁。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第四郑公魏徵(前面已作介绍)。

第五梁公房玄龄。名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出李世民进攻渭北,房玄龄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也是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他为相近二十年,深得唐太宗信任。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病故。

第六申公高士廉。名俭,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亡,实际由高士廉抚养。他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李世民。曾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将相级人物,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之一。

第七鄂公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偏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李世民对他恩重如山,在刘武周的降将大多叛去的情况下,非但不猜忌,反受重用。他勇冠三军,将一杆长矛用得出神入化。在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中,连建奇功。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李元吉,又威逼李渊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第八卫公李靖。本名药师,隋名将韩擒虎外甥。相貌魁伟,有文武才略。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祐,以收江南;破突厥,拓边至大漠;平吐谷浑,收服西疆。唐太宗赞为:“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后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第九宋公萧禹。字时文,后梁明帝之子。曾献计解隋炀帝雁门之围。李渊入长安后,被用为民部尚书。复任李世民右元帅司马,参与进攻洛阳。后拜相,掌理政务。他铁面无私,无论谁犯有过失,必弹纠,为人所惮怕。贞观时虽被罢相,但仍被唐太宗视为重臣。唐太宗称他:“性情耿直超过古人,但善恶过于分明,不免有时失误。”

第十褒公段志玄。父亲段偃师追随李渊举义旗。他屡为唐军攻战先锋,以勇武著称。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病故。

第十一夔公刘弘基。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后配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贞观年间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第十二蒋公屈突通。原为隋朝大将,历任杨坚、杨广要职,战功赫赫。李渊起兵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逐,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公元626年)病故。

第十三郧公殷开山。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攻打长安。进攻薛举时,败于浅水原,被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举有功,得以重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染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第十四谯公柴绍。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兵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病故。

第十五邳公长孙顺德。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第十六郧公张亮。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从而掩护了李世民。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后又随征高丽而立功。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又因谋反案被诛杀。

第十七陈公侯君集。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泄被杀。

第十八郯公张公谨。字弘慎,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命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病故时,年仅三十九岁。

第十九卢公程知节。本名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第二十永兴公虞世南。字伯施,著名书法家。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虞世基被宇文化及所杀,他随其西行。宇文化及败,他附于窦建德。窦建德败,他被李世民引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机密文书。唐太宗盛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病故。

第二十一谕公刘政会。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贞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密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病故。

第二十二莒公唐俭。字茂约,早年与李世民关系密切,首倡李渊起兵。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谋划,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第二十三英公李世绩。本名徐世勣。赐姓李,因避唐太宗讳而用单名。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让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己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祐。拒绝李世民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唐太宗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重任,担任军事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逝。

第二十四胡公秦叔宝。名琼,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人物。后因历次作战负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病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