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154.耿夔兵驰沈地
(2016-06-26 05:24:40)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辽宁篇之十】时间:公元105年。现址:辽宁沈阳。古人:耿夔。古事:辽东太守耿夔在辽东六县击败高句丽的扩张,兵驰沈阳大地。
读文摘记
原文:春,高句骊王宫入辽东塞。寇略六县。……秋,九月,辽东太守耿夔击高句骊,破之。(《资治通鉴•第48卷》 公元105年)
译文: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春季,高句丽国王宫位侵入辽东郡边塞,抢掠该郡下属的六县。……秋季,九月,辽东太守耿夔进攻高句丽,将高句丽军打败。
读后随笔
此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当时担任辽东太守的耿夔兵起辽沈,反击高句丽的扩张势力,获得成功。《后汉书·高句丽传》载:“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春,(高句丽)复入辽东,寇略六县,太守耿夔击破之,斩其渠帅。”《三国史记·太祖大王本纪》载:“太祖大王五十三年(公元105年),春正月,王遣将入汉辽东,夺掠六县,太守耿夔出兵拒之。王军大败。秋九月,耿夔出兵,斩高句丽渠帅,高句丽军大败而回。”
耿夔(生卒年不详),字定公,扶凤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他出身于东汉著名的耿氏大家族,父亲耿国是东汉立国重臣,叔父耿弇是东汉开国名将,弟弟耿秉是东汉度辽将军。这一家,史称“东汉一朝之巨族,与东汉政权共存亡云”。这个家族,以耿弇为核心,亦称东汉耿弇大家族。《后汉书·耿弇列传》中对耿夔有这样的记载:
夔字定公,少有气决。永元初,为车骑将军窦宪假司马,北击匈奴,转骑都尉。三年,宪复出河西,以夔为大将军左校尉。将精骑八百,出居延塞,直奔北单于廷,于金微山斩阏氏、名王以下五千余级,单于与数骑脱亡,尽获其匈奴珍宝财畜,去塞五千余里而还,自汉出师所未尝至也。乃封夔粟邑侯。令北单于弟左鹿蠡王于除鞬自立为单于,众八部二万余人,来居蒲类海上,遣使款塞。以夔为中郎将,持节护之。及窦宪败,夔亦免官夺爵士。
后复为长水校尉,拜五原太守,迁辽东太守。元兴元年,貊人寇郡界,夔追击,斩其渠帅。永初三年,南单于檀反畔,使夔率鲜卑及诸郡兵屯雁门,与车骑将军何熙共击之。熙推夔为先锋,而遣其司马耿溥、刘祉将二千人与夔俱进。到属国故城,单于遣薁鞬日逐王三千余人遮汉兵。夔自击其左,令鲜卑攻其右,虏遂败走,追斩千余级,杀其名王六人,获穹庐车重千余两,马畜生口甚众。鲜卑马多羸病,遂畔出塞。夔不能独进,以不穷追,左转云中太守,后迁行度辽将军事。夔勇而有气,数侵陵使匈奴中郎将郑戬。元初元年,坐征下狱,以减死论,笞二百。建光中,复拜度辽将军。时,鲜卑攻杀云中太守成严,围乌桓校尉徐常于马城。夔与幽州刺史庞参救之,追虏出塞而还。后坐法免,卒于家。
耿夔做了一件震撼西方世界的大事。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以耿夔为大将军左校尉,“将精骑八百,出居延塞,直奔北单于廷,于金微山斩阏氏、名王以下五千余级”,北匈奴被打得落花流水,在北漠再也无立足之地,只好向地球的西方逃窜。三个世纪后,问题显露出来了。曾经被耿夔打跑的北匈奴残余势力,侵抵黑海北岸,导致原居民西哥特部落向西侵入多瑙河;而多瑙河原住民汪达尔部落又被这帮“失败者”赶得向西侵入罗马帝国。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经不住这些野蛮民族的滚滚大潮,最终灭亡。看来,耿夔的这一击,象推倒了一个多米诺骨牌,导致了影响世界格局的民族大迁徙。
耿夔也做了一件影响辽沈地区的大事。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以耿夔为辽东太守,亲率汉军作战,“貊人寇郡界,夔追击,斩其渠帅”,使高句丽军大败而还,原来被侵扰的辽东六县,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了安宁。专家推测,当年靠近高句丽的辽东“六县”,大致是“候城、望平、高显、襄平、居就、辽阳”;而六县中有候城、望平、高显、辽阳四县均在今沈阳行政区所辖之内。耿夔兵击辽东六县,实际上是兵驰沈阳之地。看来,耿夔这一击,也是强有力的,其实更有意义的是,开创了沈阳在史籍上的新篇章。《后汉书》专门为他立了一传,其事迹当时也被勒石刊碑。因此,耿夔可能是被史书最早立传立碑的辽沈名人。五个世纪后(唐贞观年间),唐吏部侍郎、南阳侯张楚金所撰《翰苑》中记载:东汉将领辽东太守耿夔,记功于沈阳边郡,“沦碑尚在,耿夔播美于辽城”,“范晔后汉书曰耿夔迁辽东太守,元年,貊人寇郡界,夔追击斩渠案,高丽记云故城南门有碑年久沦没,出土数尺,即耿夔建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