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53.息民重农

(2016-06-24 05:42:03)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息民重农,而赵过之俦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

臣光曰之二十三读文】

原文:天下信未尝无士也!武帝好四夷之功,而勇锐轻死之士充满朝廷,辟土广地,无不如意。及后息民重农,而赵过之俦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此一君之身趣好殊别,而士辄应之,诚使武帝兼三王之量以兴商、周之治,其无三代之臣乎!(《资治通鉴》第22)

译文:天下果然并非没有人才!汉武帝先是喜欢征服四周蛮夷建功立业,便有许多勇猛不怕死的人充满朝廷,使其开疆拓土,无不如愿。到后来休养百姓,重视农业生产,又有赵过等人教导百姓耕耘,使百姓们获得很大利益。同一位君王,前后的兴趣爱好迥然不同,而总有人才相随之,假如汉武帝兼有夏禹、商汤、周文王的器度,来复兴商、周时期的太平盛世,难道会没有夏、商、周三代的辅佐之臣吗?

摘句:“息民重农,而赵过之俦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其意思是,休养百姓,重视农业生产,又有赵过等人教导百姓耕耘,使百姓们获得很大利益。

【读后随笔】

汉武帝“罪己诏”,就是武帝悔悟自己的过错。武帝继位之初,家家富足,府库充实。可经过几十年穷兵黩武,四周征讨平衡,到后期已是百姓疲敝,国库一空。就在危亡存于旦夕之际,汉武帝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自己罪过的可怕性。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他一反常态,拟发诏改玄易辙,收起武力平衡“四夷”的政策,把治国的重点转移到发展农业上来。他在明堂举行祭祀仪式上,向群臣发表与以前不同的讲话,他说:“朕自即位以来,干了很多狂妄悖谬之事,使天下人愁苦不堪,如今后悔莫及。从今往后,凡是伤害百姓,浪费天下财力的事,一律废止!”

司马光看到这段关于“罪己诏”的记载,对汉武帝的转变大加赞赏,并将武帝的新主张概括为“息民重农”。司马光说:“息民重农,而赵过之俦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休养百姓,重视农业生产,又有赵过等人教导百姓耕耘,使百姓们获得很大利益。这里“息民”,就是休养百姓;“重农”,就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汉武帝不光讲在嘴上,而且体现在行动中。他调整宫廷官员,封田千秋为富民侯,让他主管农业,希望能增加财富,养育百姓;任命在土地耕耘技术和农具制造方面有独到之处的赵过,为搜粟都尉,以便将农耕方面的技巧教给老百姓,使百姓种田时用力少而收获多;等等。

“息民重农”在现实社会里,还有积极意义。疲惫干扰百姓,实际上是坑害百姓;只有稳定休养百姓,才是真正维护百姓的利益。至于农业问题,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无论什么样的国家,不重视发展农业,解决食粮问题,必然会引发大乱子。其实“息民重农”有安定百姓、发展经济之义,是任何领导者必须懂得的道理。然而,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却迷恋于武力,不思“息民重经”,无端制造周边威胁的紧张气氛,以此为籍口,极力引入远方的所谓的平衡“武力”,妄图使自己成为地区霸主。历史证明,穷兵黩武者不会有出路,只能是害人害己,害近害远,必将被人民所唾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