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153.逢萌客居大连

(2016-06-23 05:25:45)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辽宁篇之九】时间:公元3年。现址:辽宁大连市境。古人:逢萌。古事:汉代著名隐士逢萌浮海到辽东躲避战乱,并客居大连。

读文摘记

原文:莽城是因吕宽,遂穷治党与,连引素所恶者悉诛之。元帝女弟敬武长公主素附丁、傅,及莽专政,复非议莽;红阳侯王立,莽之尊属;平阿侯王仁,素刚直;莽皆以太后诏,遣使迫守,令自杀。莽白太后,主暴病薨;太后欲临其丧,莽固争而止。甄丰遣使者乘传案治卫氏党与,郡国豪杰及汉忠直臣不附莽,皆诬以罪法而杀之。何武、鲍宣及王商子乐昌侯安、辛庆忌三子护羌校尉通、函谷都尉遵、水衡都尉茂,南郡太守辛伯皆坐死。凡死者数百人,海内震焉。北海逢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资治通鉴•第三十六卷》 公元3年)

译文:王莽假借吕宽案,下令追究吕宽党羽,牵连自己平素所厌恶者都诛杀。汉元帝的妹妹敬武长公主一向跟丁氏、傅氏友善,对莽专权政有非议;王莽亲叔红阳侯王立,莽之尊属;平阿侯王仁,一向刚直;王莽都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下诏书监督,并逼迫他们自杀。王莽报告太皇太后,说他们是病死;太皇太后想去祭悼,王莽劝阻不让。大司空甄丰派专人乘朝廷的驿车,到各地诛杀卫氏党羽,和各郡、各封国豪杰,汉朝的忠直大臣凡不顺从王莽的,统统被诬陷有罪而处决。何武、鲍宣及王商的儿子乐昌侯王安、辛庆忌的三个儿子护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以及南郡太守辛伯全部被处死。共诛杀数百人,全国震惊。北海郡人逢萌对朋友说:“君臣、父子、夫妇之道都废绝了,再不离开,大祸临头。”说完就摘下帽子挂在宫廷东都门下,回到故乡,全家乘船,渡过渤海,到辽东客居。

读后随笔

逢萌是东汉最为著名的隐士。他字子康,一为子庆,东汉北海都昌(今山东潍坊市昌邑)人。早年其家境贫困,曾在县上当过亭长。后到京都长安就学,研读《春秋》。王莽篡权,“三纲绝矣”,战祸降临。逢萌告别朋友,将帽子挂在长安东郭城门,回到故里,携家眷渡渤海,远走高飞,“客于辽东”。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天下稳定,逢萌便带着家人离开辽东来到崂山(今山东即墨县),并在这里专心从事讲学授业,宣扬孔子的思想,“善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到汉明帝时,逢萌的名声享誉四方。明帝多次下诏征其出仕,逢萌不从,本地郡首县令,也经常来请安劝说,他仍然不愿离开这里。此时,逢萌实在受不了外界的干扰,只好悄然溜出崂山,隐居到姜太公建国的营丘(今山东昌乐古城村),直到寿终而死。逢萌一生不畏权贵,高风亮节,为后世人所尊崇。明代即墨文人周如锦有诗云:“逢萌悯三纲,举世无枉足。辽东不可留,崂山栖黄鹄。”

逢萌当年“浮海”即渡渤海到辽东,途经什么航线?学者普遍认为,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具有航海往来的便利条件。其中山东半岛蓬莱角和辽东半岛老铁山角之间的南北距离最近,构成了渤海海峡通道。自古以来,这条航道为人所熟知,凡从山东半岛泛海入辽者,常常选择这条航道。秦汉之际,鲁、辽之间的水上贸易很活跃,并将这条通道称之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判断,逢萌携家乘船是从这条航道而到达辽东的。

那么,逢萌从老铁山登岸后,究竟是居住在什么地方?经专家考究,认为逢萌及家人居住在辽宁大连地区,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能不能再具体一点。据分析,他很可能是客居在沓氏县(今大连市金州区)。汉武帝时,就在金州区正式建立行政区,即沓氏县,归辽东郡管辖。所谓“沓”,是逐层推进之意。古时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有许多小岛屿,即庙山列岛,山东移民或逃难人流,可以顺着岛屿一点点地到达彼岸辽东。由此,移民相聚这里后,便设立了沓氏县。有资料说,沓氏一向是从北海郡入辽者的聚居地。王莽时,一些从山东半岛泛海入辽避祸者,因“故地有产业、有地位,待故地逐渐稳定后,陆续返回”。逢萌客居大连在公元3年,离开大连在公元25年刘秀即位,如此计算,他在辽宁居住了20多年。可以说,逢萌是个老辽宁人。俗话说,叶落归根。山东那个地方,毕竟是逢萌的老家,从小在那里生活,故土难离呀,能回去何不回去。

逢萌在辽宁,没有任何纪念他的文物;但在山东,有纪念他的墓碑。此墓碑,高122米,宽0655米。碑四周有雕刻,中刻楷体大字:“汉隐士逢萌墓”,右刻中楷碑文4行,还记有建碑年代,以作永久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