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152.殖货太尉萧宏
(2016-06-19 05:26:56)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将相篇之六十三读文】
原文:宏奢僭过度,殖货无厌。库屋垂百间,在内堂之后,关钥甚严,有疑是铠仗者,密以闻。上于友爱甚厚,殊不悦。他日,送盛馔与宏爱妾江氏曰:“当来就汝欢宴。”独携故人射声校尉丘佗卿往,与宏及江大饮,半醉后,谓曰:“我今欲履行汝后房。”即呼舆径往堂后,宏恐上见其货贿,颜色怖惧。上意益疑之,于是屋屋检视,每钱百万为一聚,黄榜标之,千万为一库, 悬一紫标,如此三十馀间。上与佗卿屈指计,见钱三亿馀万,馀屋贮布绢丝绵漆蜜纻蜡等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上始知非仗,大悦,谓曰:“阿六,汝生计大可!”乃更剧饮至夜,举烛而还。兄弟方更敦睦。(《资治通鉴》第148卷)
译文:梁武帝天监十七年(公元518年),萧宏生活过分奢侈,聚敛钱财无止无休。私家库房多达一百余间。这些仓库深处在内堂后面,把守很严。有人怀疑里面收藏着谋反的兵器,暗地向梁武帝揭发这事。梁武帝看重骨肉情意,对此很不高兴。有一天派人送了许多食品给萧宏的爱妾江氏,对她说:“皇上一会就要来你家尽情畅饮。”武帝只带了老部属射声校尉丘佗卿同去,席上与萧宏及江氏痛饮美酒,半醉之后,梁武帝对萧宏说:“我现在想去你后房走走。”当即叫了车,直向后堂驰去。萧宏害怕武帝看到自己财物,神情极为紧张惊惶。梁武帝见了愈加生疑,因此逐间房舍一一查看,只见每一百万钱堆成堆,用黄榜作标记,每一千万钱为一库,上面挂了一个紫色记号,总共有三十多间钱库。梁武帝与丘佗卿屈指一算,单是库里的现钱就有三亿多万。其它各库房里存满了布帛、丝绸、绵絮、 漆器、蜜麻匹、蜡等各种杂物,只见堆满了房间,数不清究竟有多少。粱武帝这才知道萧宏的库房里秘密存放的并不是兵器,如释重负,高兴地招呼萧宏说:“六弟,你的日子过得满不错啊!”于是尽情痛饮到晚上,举着火烛回宫。兄弟之间感情这才重归于好。
简介:萧宏(公元473—526年),南朝梁官吏。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武帝弟,封临川王。历任侍中、太尉,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等职。他家有房百间,积钱三亿余,他物不计其数。武帝喜其无政治野心,更加宠信。
【读后随笔】
萧宏身居高位,“殖货无厌”(聚敛钱财不止),自然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就是这“殖货无厌”,却博得梁武帝的高兴,坏事瞬时变成了好事。在梁武帝看来,萧宏如此奢侈,反倒成了“放心”人物。因为一个过度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人,最容易变得政治上无所目标、军事上无所谋略、理论上无所高见。所以,萧宏不论怎样发展变化,也只能是一个鼠目寸光的“殖货”者。
天监五年(公元506年)九月,临川王萧宏以皇上弟弟的身份统兵攻魏,武器装备精良崭新,军容甚壮,北方人认为百十来年所没有见过。梁军到达洛口(今安徽凤阳西南),因内部不和,夜间突遇暴雨,军中一片惊慌。面对这种情况,生性懦怯的萧宏,胸无谋略,拿不出可行办法,便带着几个人骑马逃跑了,将士们四处找不到主帅,只好跑散而归,所丢弃的兵器,水中和地上到处都是,死亡者近五万人,遂至溃败。
萧宏自从兵败洛口之后,常常怀着羞愧、愤恨之心,京城中每当发生不光彩的事,总打着萧宏的名号。偷窃案件发生,说是与萧宏相关;就连强盗抢劫,也称是受萧宏指使的等等。由于事情虚实难查,梁武帝也就宽恕了他。但终因萧宏府内藏匿杀人犯吴法寿,萧宏被免去了一切职务。以后,又有人告发萧宏府内藏有兵器,预谋造反。面对不争气的兄弟,梁武帝杀之不忍,纵之不安,直到深入实地,亲自查明了虚实,只是“殖货无厌”者,这才放下心来,“兄弟方更敦睦”。不久,梁武帝又恢复了萧宏的职务,还任命他以中军将军之衔行司徒之职。
司马光就此评论说:“宏为将则覆三军,为臣则涉大逆,高祖贷其死罪可矣。数旬之间,还为三公,于兄弟之恩诚厚矣,王者之法果安在哉!”(《资治通鉴》第148卷)萧宏作为将领则覆没三军,作为臣子则大逆不道,不处以死罪可以,但也不该官复三公,否则帝王的法度又何在呢?司马光的批评似乎在理,然而在封建社会中,这种问题是无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