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151.君之动静
(2016-06-18 05:28:08)
标签:
文化笔记《资治通鉴》 |
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
【臣光曰之二十一读文】
原文: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下无不知之。当是时也,皇后、太子皆无恙,而命钩弋之门曰尧母,非名也。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蛊之祸,悲夫!(《资治通鉴》第22卷)
译文:作为君主,每一动静、举措都不能不慎重,内心所想的必然会显露在外表,天下人都会知道。那个时候,皇后、太子全部安然健在,汉武帝却下令将钩弋宫门称为尧母门,在名义上是不妥当的。正因为如此,才使奸猾之徒揣摩皇上的心意,认为他非常宠爱幼子,想立幼子为皇帝继承人,于是产生出危害皇后、太子之心,终于酿成巫蛊祸难,可悲啊!
摘句:“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其意思是,作为君主,每一动静、举措都不能不慎重。
【读后随笔】
在封建社会中,作为皇帝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非同小可。“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意思是,作为君主的每一动静、举措都不能不慎重。谓之,谨言慎行,慎重动静。皇帝,虽称真龙天子,但毕竟也是人。人的行为总是由思想所支配的。内心所想的必然会显露在外表,其动静举措天下人都会知道。“臣光曰”中的这句话,是司马光针对汉武帝改封“尧母门”而讲的。
改封尧母门事件,发生在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4年)。当时,汉武帝的小儿子刘弗陵降生,武帝格外关爱刘弗陵。小弗陵的母亲姓赵,是河间人,受封为倢伃,住在钩弋宫,怀孕十四个月后生下了刘弗陵。武帝异常高兴,说:“听说当年尧是十四个月才出生的,如今赵倢伃的这个孩子也是如此。”于是下令将钩弋宫宫门改封尧母门。
正是因为汉武帝的这一举动,招致一些奸猾之徒揣摩皇上之意,以为皇上宠爱幼子,是想让幼子继承皇位,于是产生出危害皇后、暗算太子的阴谋,乃至酿成巫师用邪术害人的祸患。据记载,这里的奸猾之徒主要指的是朝中大臣江充、苏文等。他从“尧母门”中嗅到了一种特殊气味,揣测武帝想换掉太子刘据,于是便借巫蛊之案,诬陷太子刘据,从而成功地害死了刘据,使刘弗陵成为武帝的继承人。
从汉武帝改封“尧母门”,到太子刘据无辜受害,前后只有三年。但在这三年间,汉王朝坏人当道,好人受气,人心惶惶,思想混乱,江山极度不稳,经济也濒入崩溃边缘。由此看来,作为一国之君,其一言一行、一动一静,何止影响宫廷的变故,而且影响着国家的存亡。“臣光曰”所曰的本意,是在告诉当下的为君者,要慎重动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