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41.破竹将军杜预

(2016-05-17 05:48:24)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五十二读文】

原文:杜预与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方春水生,难于久驻,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遂指授群帅方略,径造建业。(《资治通鉴》第81卷)

译文: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杜预与众将领议事,有人说:“百年的寇贼,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消灭,现在正是春季,有雨水,军队难以长时间驻扎,最好到冬季来临,再大举发兵。”杜预说:“从前,乐毅凭藉济西一仗而一举吞并了强大的齐国。目前,我军兵威已振,这就好比破竹,破开数节之后,就都迎刃而解了,不会再有吃力的地方了。”于是,指点传授众将领计策谋略,部队一直到了建业。

简介:杜预(公元222284),西晋将领。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以灭吴功,封当阳县侯。长于谋略,被誉为“杜武库”。后还镇襄阳,讲武备战,兴学校,修水利,时人尊其为“杜父”。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病逝。

【读后随笔】

“势如破竹”,原本是一种战法,后演变一句成语。所言:“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现在面临的作战形势,就象劈竹子,头几节劈开以后,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这种“破竹”战法的创立者,就是杜预杜将军。因此,人们称他“破竹”将军。

杜预的“破竹”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战斗性。从其特征上看,它的前提在于“破”势已成,关键在于把握“数节”,效果在于“迎刃而解”。杜预将军在灭吴作战中,从准备、部署、实施到取胜,充分展示了“势如破竹”的威力和作用。可以说,历史上的晋灭吴作战过程,也是“势如破竹”战法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灭吴之战,是晋武帝实现统一而发动的最重要的一次作战。组织和实施这场战争的主角之一是杜预。西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冬,度支尚书杜预接任都督荆州军事,他以精兵袭破西陵,披露了吴军的败迹。次年(公元279年)秋,杜预上书武帝,认为吴军“破”势已成,请勿失战机,从速灭吴。十一月,武帝同意发兵20万,按照预定方案,把握“数节”,分兵六路,水陆并进。结果是,晋军锐不可挡,吴军节节败退。因此,这场战争很快达成了“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吴”的最终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