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40.忠慎尚书令司马孚

(2016-05-14 06:00:49)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五十一读文】

原文:壬辰,安平王孚卒,年九十三。孚性忠慎,宣帝执政,孚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亦不敢逼。及帝即位,恩礼尤重。元会,诏孚乘舆上殿,帝于阼阶迎拜。既坐。亲奉觞上寿,如家人礼。帝每拜,孚跪而止之。孚虽见尊宠,不以为荣,常有忧色。临终,遗令曰:“有魏贞士河内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 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衣以时服,敛以素棺。”诏赐东园温明秘器,诸所施行,皆依汉东平献王故事,其家遵孚遗旨,所给器物,一不施用。(《资治通鉴》第79卷)

译文: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壬辰(十八日),安平王司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岁。司马孚禀性忠诚谨慎,宣帝执政时,司马孚时常自我退让、谦抑。以后每逢帝王废立之际,司马孚都不曾参与谋划。景、文二帝因司马孚属于长辈,也不敢强迫他。到晋武帝即位,对司马孚礼遇格外厚重、尊贵。元旦朝见群臣,晋武帝让司马孚乘轿子上殿,晋武帝在东阶迎接拜见。司马孚坐下后,晋武帝亲自捧上酒杯,为司马孚祝寿,就像普通家中的礼节。晋武帝每次向司马孚行拜礼,司马孚就跪下制止他。司马孚虽然被尊重恩宠,却并不以此为荣耀,常常面有忧虑之色。临终,留下遗言说:“魏朝的忠贞不移的人士、河内人司马孚,字叔达,不是伊尹,不是周公,不是伯夷,不是柳下惠,但是立身行道,始终如一。应当穿上平时的衣服,用朴素的棺材装敛。”晋武帝下令,赐予司马孚专供王公贵族所用的棺木——东园温明秘器。各项事宜的施行,全都按照汉代东平献王的先例。司马孚的家属仍遵照司马孚的遗意,凡是朝廷所供给的器具物品,一概不使用。

简介:司马孚(公元180272),晋武帝时太宰。字叔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之弟。魏文帝时任中郎、骑都尉、尚书右仆射、尚书令等职,赐爵关内侯。晋初任太宰,封平安王。谥号“献”。

【读后随笔】

太宰司马孚,为西晋的三公人物。他德高望重,延年益寿。司马孚历经几个帝王,活到93岁,其做官长寿的奥秘在哪里?司马孚临终道出真相,他说:“有魏贞士河内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忠慎”是他的禀性;忠贞不移、始终如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正是这种禀性和精神使他延年益寿。“忠慎”,固然带有深厚的封建色彩,但它可以延年益寿,值得探究。

马孚在40岁以前,担任陈思王曹植的文学掾,后任太子中庶子。这个时期的司马孚,对曹氏家族忠贞自信。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痛哭而不思国事。司马孚立即进谏:“大行晏驾,天下人等待您承担使命。应该上为宗庙,下为万国,怎能仿效匹夫之孝呢!”曹丕过了很久总算停止哭号。当时,群臣也是相聚号哭,不再有行列。司马孚在朝上厉声说道:“现在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应该早拜嗣君,以镇海内,你们还哭什么?”司马孚在办理丧事后,亲奉曹丕即位,并精心辅佐朝政。魏文帝病逝,曹叡即位为魏明帝。年近60的司马孚,被魏明帝任命为度支尚书,专管军国的收支预算。由于他的精打细算,曹魏在频繁的征战中后顾无忧,因功被提升为尚书右仆射,晋爵昌平亭侯,升为尚书令。

在司马孚80岁时,司马昭杀死魏皇帝曹髦,百官都不敢前去看一眼,而他却伏在曹髦身上痛哭。本来太后下令以庶人礼葬曹髦,司马孚上表,乞请以王礼葬,太后采纳了他的建议。晋武帝司马炎受禅后,魏元帝曹奂被降为陈留王。当陈留王要移居金庸城时,年过85岁的司马孚主动前去辞拜,还拉着陈留王的手泣不成声地说:“臣到死那一天,仍然是大魏真正的臣子。”司马炎即位后,封司马孚为平安王,晋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当时,有的大臣认为在诸王中封司马孚这样高的官衔不妥。晋武帝却认为司马孚德高望重,当有此职。身在晋朝的司马孚虽然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但始终不忘曹魏,直到93岁去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