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美东
徐美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818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35.养士为民

(2016-05-01 05:54:08)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

【臣光曰之五读文】

原文: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避而不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书曰:“受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此之谓也。(《资治通鉴》第2)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收养士人,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易经》说:“圣人收养贤良人才,恩泽于天下百姓。”士人中贤良的人,道德操守足以匡正风俗,才干足以整顿纲纪,见识足以洞察一切,毅力足以团结仁义之士;用到大处可以有利于天下,用到小处可以有利于一国。所以高尚的人用丰厚的俸禄来收养他们,用尊崇的地位来礼遇他们;蓄养一个人就能使天下百姓都普被恩泽,这是养贤之道的真谛。然而孟尝君的养士,不分智愚,不论好环,一概收留;他盗用国库的薪俸,结立自己的私党,沽名钓誉,对上欺瞒国君,对下盘剥百姓,真是一个奸雄,决不值得颂扬!《尚书》说:“商纣王是收留天下罪人的窝主,藏污纳垢的匪巢。”孟尝君正是这种情况。

摘句:“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收养士人,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

【读后随笔】

这是司马光对“养士”的评论。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靖郭君田婴死后,田文接父班做了薛公,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四处招揽收留游士和有罪出逃的人才,为他们添置家产,给以丰厚待遇,还救济他们的亲戚。这样,孟尝君门下收养的食客达几千人,都各自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因此,孟尝君的美名传遍天下。

所谓“养士”,就是培养人才。旧时的“养士”,也称养“食客”、“门客”、“清客”。就是名门望族或大户人家供给那些有特殊本领的人衣食住行等,让他们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施展特殊本领。战国时代,“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一种时髦风气,只要是有实力有抱负的上层人物,无不以尽可能多地收养门客为荣。“养士”名气颇大者,当属“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

针对孟尝君“养士”现象,司马光说:养士者应该是品质高尚者,“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品质高尚者培养人才,其目的在于为天下百姓谋利益。换言之,要为百姓的利益而培养贤良之才。为百姓谋利的贤良之才,应该有德、有才、明智、坚强。德,足匡正风俗;才,足以整顿纲纪;智,足以洞察一切;强,足以团结更多的人。所以说,“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

司马光认为,为社会培养人才,不要学孟尝君。因为孟尝君的“养士”有方向性、对象性错误。从方向上说,他不为民而是为己。“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即结立自己的私党,沽名钓誉,对上欺瞒国君,对下盘剥百姓。从收养对象上看,不是贤良之才而是“鸡鸣狗盗”之徒。“不恤智愚,不择避而不臧否”,即不分智愚,不论好环,一概收留。孟尝君本人很像商纣王那样,成了收留天下罪人的窝主,藏污纳垢的匪巢。司马光对孟尝君养士的评论,虽有偏颇之处,但所说的养士为民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