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34.七擒将军孟获

(2016-04-26 06:36:32)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四十五读文】

原文:汉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嶲人,斩雍及高定。使来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柯入,击破诸县,复与亮合。孟获收恺馀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资治通鉴》第70卷)

译文:魏文帝黄初六年(公元225)汉武侯诸葛亮进兵至南中,所到之处,战无不胜,从越嶲南下,斩杀了叛军首领雍恺和高定。他派来降督、蘸州人李恢从益州发兵,门下督、巴西人马忠从样柯进军,打败了各县叛兵,然后与诸葛亮统帅的大军会合。孟获收罗了雍恺的残兵抗击诸葛亮、孟获在当地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中历来很有威望,诸葛亮因此准备活捉他。抓到孟获以后,有意带他到军营里参观,诸葛亮问他:“这些部队怎样?”孟获答道:“以前我不了解你们的情况,所以失败了,今天有幸得到参观你们军营的机会,如果真的就是这样一点部队,再要交战我就很容易获胜了。”诸葛亮听罢一笑,放他回去,让他带兵再来交战。前后放了七次,又抓住七次,诸葛亮仍然准备将被俘的孟获放走。孟获此时表示不再走了,对诸葛亮说:“您的身上体现了浩荡天威,我们南中人决不敢再造反了。”诸葛亮于是得以带兵顺利抵达滇池一带。

简介:孟获,三国蜀汉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彝族首领。刘备死后,他与建宁的豪强雍岂起兵反蜀,数为诸葛亮所败,曾被“七纵七擒”。后仕蜀,为御史中丞。并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蜀国军资。此后在诸葛亮死前,南方无大的叛乱。小说《三国演义》中对“七擒孟获”有详细描述。

【读后随笔】

看来,孟获是诸葛亮手下败将。他七次被擒,又七次被放。你看人家诸葛亮多么大度,古今中外又有谁能做到呢?再看你孟获也太熊了吧,“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大批人深受“七战七败”之害,吃了不少苦头,有的甚至断送了性命,孟获也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每败之后心存侥幸,“即定易胜耳”,如果再战我孟获就很容易获胜。

孟获是个有个性的人物。他就是不怕败,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终于,他在纵与擒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领悟:“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过去您纵我走,现在不走了;过去我走后又战,以后不打了。一句话,过去错了,现在改。你看,人家孟获多么坦诚。七擒七纵对孟获来说,不是败,而是一种观念上的大转变,简直成了一种比胜仗还要珍贵的东西!

不打不成交。孟获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在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当地是一位有相当影响力人物。谁想得到他,就等于得到了这一方少数民族地区。正是七纵七禽(),感动了孟获,拉近了他与诸葛亮的距离,他们化敌为友,走到了一起,成为历史上的知交者。实际上,是诸葛亮从长远的战略眼光出发,得到了一位有代表意义的少数民族将领。从此以后,孟获在夷族中的作用更大、声誉更高,“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