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133.信者大宝
(2016-04-25 06:08:54)
标签:
文化笔记《资治通鉴》 |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臣光曰之三读文】
原文: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资治通鉴》第2卷)
译文:信誉,是君主统治权力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一败涂地。
摘句:“信者,人君之大宝也”,意思是说,信誉,是君主统治权力的法宝。
【读后随笔】
以上是司马光对商鞅立木变法发表的一段评述。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商鞅自魏入秦,提出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和建立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改革的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让他以此要职实行变法。开始时,商鞅针对秦人怀疑,以南门立木、不废徙木之赏,建立了信誉,争得了民心。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也变过来说新法好。
看来,商鞅变法的成功,一是有了权力。秦孝公对商鞅高度信任和支持,使其变法有话语权。二是有了信誉。商鞅以自己行动取信于民,使其变法有群众性。正因为变法者既有权力,又有信誉,不说空话、骗人的话,只干实事、有益于多数人的事,所以确保了改革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得以施行,秦国也得益于这次变法使之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信誉,是最高统治权力的法宝,也是其它权力的法宝。权力,是统治的主要象征;信誉,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信誉固然不是权力,但权力的魅力在信誉。一个有魅力的权力,必然是凝聚着信誉;一个没有魅力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丧失了信誉。其实,完全不讲信誉的权力,事实上是已经或即将死亡的权力。难怪,“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其奥妙就在于此。历史上的周幽王,为博褒似一笑,屡举烽火,失信于诸侯;敌兵真来了,再起烽火,却无人问津,终致灭国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