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31.卧龙丞相诸葛亮

(2016-04-17 06:25:41)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四十二读文】

原文: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资治通鉴》第65卷)

译文: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刘备在荆州,向襄阳人司马徽询访人才。司马徽说:“一般的儒生与俗士,怎么能认清当今的形势,能认清当今形势的,只有俊杰之士。在襄阳这里,自有伏龙与凤雏。”刘备问是谁,司马徽说:“就是诸葛亮与庞统。”徐庶在新野县见到刘备,刘备对徐庶很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乃是卧龙,将军愿不愿见他?”刘备说:“请你与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拜访他,不能召唤他来,将军最好屈驾亲自拜访他。”

简介:诸葛亮(公元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蜀先主、后主两朝丞相。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父诸葛珪,官至郡丞;母章氏。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后任蜀汉丞相。病死于军中,葬于定军山。谥号“忠武侯”。

【读后随笔】

诸葛亮为人所熟知。说到他的才华出众,往往以“卧龙”相誉;说到他对时务的正确理解判断,往往以“隆中对”为样本。“卧龙”的“隆中对”,实际是二十七岁的诸葛亮为四十七岁的刘备提出了行动纲领:占据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伺机从荆、益州两路北阀中原,以图统一全国。同时,也标志着诸葛亮正式出山,意味着刘备三顾茅庐的成功。

据记载,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刘备亲自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刘备便支开左右的人,私下向诸葛亮说道:“汉朝王室已经衰败,奸臣窃据朝政大权,我不度德量力,打算伸张正义于天下,但智谋短浅,以致于连遭挫折,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但我的雄心壮志仍然未息,你认为应当如何去作?”诸葛亮说:“如今,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实在不可能与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代,地势险要,民心归附,贤能人才都为他尽力,此人可与他联盟,却不能并吞。荆州地区,北方以汉水、沔水为屏障,南方直通南海,东边连接吴郡、会稽,西边可通巴蜀,这是用武之地,但一州之主的州牧刘表却不知道利用,这恐怕正是上天赐给将军的资本。益州四边地势险阻,中有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地,而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平庸无能,北边还有张鲁与他为敌,虽然百姓富庶,官府财力充足,却不知道珍惜和利用,智士贤才都希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进行统治。将军是汉朝王室的后裔,信义的名声传扬天下,如果能占领荆州与益州,据守险要,安抚戎、越等族,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这样,就能建成霸业,复兴汉室。”刘备说:“好极了。”(《资治通鉴》第65卷)这就是历史上的“隆中对”。

长期以来,人们把卧龙出山看成是一种偶然现象,以为没有刘备的“三顾”,就不可能有诸葛亮的出山。其实,这只是表象问题。应该说,“出山”现象是一种必然的反映。从“隆中对”看,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是在长期酝酿中形成的,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从“出”与“顾”看,不是简单的“我顾你出”,而是“顾”、“出”互为需要,是二者的统一。从事实上看,刘备集团有了诸葛亮,便开创了新生面;诸葛亮只有进入了刘备集团,才更好地施展才智。因此,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研究和实施人才战略,不能简单地从偶然上看现象,一定要善于从必然上察本质。

卧龙出山似卧龙。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很快成为一支新兴的崛起力量。曹操的谋士荀彧劝谏说:“刘备当世英雄,现在更有诸葛亮为军师,实不可轻敌。”曹操问徐庶:“诸葛亮是何许人?”徐庶回答说:“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是当今真正的奇才。”曹操又问:“同先生相比如何?”徐庶则这样答道:“我怎么敢和诸葛亮相比,我好像萤火一样的微光,诸葛亮如同那皓洁的明月一样明亮。”

出山卧龙显神威。由于诸葛亮出山之后,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卧龙隐士成为了卧龙丞相,所以卧龙丞相在刘备集团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在诸葛亮的运筹和指挥下,联孙攻曹,获得赤壁大捷,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此后,他指挥军队乘机占领荆、益,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卧龙丞相协助刘备亦军亦民,一边发展生产,一边严明军纪,使蜀地保持了稳定局面。建兴元年(公元223),刘备死,刘禅继位,诸葛亮托孤受命主持军政大事。执政期间,他积极实行法治,抑制豪强,推广屯田,使“民贫国虚”之蜀汉,呈现出“耕战有伍,刑法整齐”之景象。

卧龙丞相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当他的灵柩运到成都时,后主刘禅引文武百官全都挂孝,出城20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悲痛万分。依照诸葛亮遗言,他安葬于汉中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也不用任何祭物。就这样,一代卧龙智星永远离开了人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