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130.齐灭桀宋
(2016-04-15 05:38:23)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周纪篇之五十七】时间:战国中后期(公元前286年)。地点:宋国(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人物:齐湣王、宋康王等。古事:齐湣王派遣将军韩聂举兵攻灭了宋国,打垮了暴虐的国君宋康王。史称“齐灭桀宋”。
读文
原文:宋有雀生鷟(鹞鹰)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原文见《资治通鉴•周纪四》 公元前286年)
译文:宋国发生雀鸟在城边生下鹞鹰的怪事。太史卜了一卦,说:“吉利。小生大,必霸天下。”宋康王(宋王偃)大喜,起兵灭掉滕国,攻占薛地,向东击败齐国,夺取五座城,向南战胜楚国,占地方圆三百里,向西打垮魏军,宋国一时成为可与齐国、魏国相匹敌的国家,宋康王更加自信。他想早日完成霸业,便射天鞭地,砍倒神坛后烧毁,以表示自己的声威可以镇鬼神。他在宫中整夜饮酒,令室中的人齐声高呼万岁,大堂的人闻声响应,门外的人又继续响应,以至于国中没有人敢不呼万岁。天下的人都咒骂他是桀宋。齐湣王趁机起兵征伐宋国,人民四下逃散,弃城不守。宋康王只好逃往魏国,死于温县。
叙事
公元前329年,戴偃以武力赶走了其兄宋剔成,夺得了宋国君主大权。公元前318年,戴偃自立为王,是为宋康王。在称王后,他以“小而生巨”为理念,“起兵灭掉滕国,攻占薛地,向东击败齐国,夺取五座城,向南战胜楚国,占地方圆三百里,向西打垮魏军”。一时间,宋国成为与齐国、魏国相匹敌的强国。此时的宋康王被胜利冲昏头脑,为人暴政,狂妄至极。他射天鞭地、嗜酒好色、残杀大臣、逼人高呼万岁等等,诸侯皆称此时的宋国为“桀宋”。宋康王的所作所为,搞乱了社会,失去了人心,使宋国国内陷入动荡不安困境,给外来入侵造成了可乘之机。公元前286年,齐湣王派遣战将韩聂举兵攻宋,宋人久苦于虐政,民心离散,无意为“桀宋”坚守城池,齐军得以迅速攻都城睢阳,宋康王仓惶出逃至魏国,后死在魏温邑(今河南温县)。
齐灭宋以后,占据了宋国的大片土地,使它的国势达到了顶峰,同时也引发外界的强烈反对,导致危机四伏。齐国军事灭宋不仅加剧了同秦、赵的矛盾,也对韩、魏、楚形成严重威胁,因此诸侯各国无法容忍齐国的所作所为。燕国曾经也被齐国军事占领过,结下了深仇大恨,因此更是利用这种形势,积极展开反齐活动。一场由燕国提议、秦国带头,合纵攻齐的战斗即将打响。
读后随笔
被齐国所灭的宋国,其实很不简单。它原本是个不大的诸侯封国,可从立国以来却存活了761年。在战火连天、兼并激烈的春秋战国时期,小国的存活率是很低的,不是被瓜分,便是被灭亡。太史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不想,这个宋国却活到了战国中后期,在历史上竟然还有两次大辉煌。
宋国,始立于西周,国君子姓,位于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南),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和山东西南部。开国君主是商王纣的庶兄微子启。子启,殷商贵族,帝乙之长子,纣之庶兄,初封于微地(今山东梁山西北一带),故称微子启。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政嗜杀。微子屡谏,不被采纳,乃惧祸出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微子因在灭商途中降周,被封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许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以后,行“兄终弟乃继制”,几代下来,宋国得以发展。到了宋襄公时,宋国出现第一个辉煌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历史上产生着重大影响。宋襄公以“仁义”见称,初立以贤臣子鱼、公孙固为辅,对内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对外紧跟齐桓公,积极维护齐国霸权。齐桓公死后,欲霸诸侯,却为楚人所执。这样,宋、楚矛盾日趋激化。不久,宋、楚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发生了一场战争。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以“仁义”打仗,宋师大败,后世笑称他为“蠢宋”。
泓水之战大致是这样:宋襄公十三年(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经在泓水北岸占据有利地势,并列阵作好了准备。这一天,楚军开始渡河,司马子鱼鉴于楚宋两军众寡悬殊,建议宋襄公把握战机,乘楚军渡水到河中时予以打击,宋襄公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意即不可乘人之危展开攻击;楚军渡河后开始列阵时,子鱼请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混乱、立足未稳之际发起进攻,宋襄公不允许,说“不鼓不成列”,意即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直到楚军列阵完毕后,宋襄公才下令进攻。由于楚军实力强大,宋军不是对手,宋襄公亲军全部被歼,宋襄公本人也受重伤,在子鱼等人的拼死掩护下逃回宋国。泓水战败后,宋国沦为二流诸侯国。
战国时,宋国同齐国发生卿大夫夺取政权事件,子姓的宋桓侯由戴公后裔司城子华所取代,成为宋国国君。宋君戴偃十一年(公元前318年),戴偃称王,是为宋康王。之初,宋康王“行王政”,推进政治改革,与秦国亲近,宋国出现第二个辉煌期,乃至东败齐、南败楚,又灭小国滕,号称“五千乘之劲宋”,一时间成为可与齐国、魏国相匹敌的国家。在一时的辉煌面前,宋康王开始飘飘然起来,沉湎于享乐,暴政不断,“淫于酒、妇人。群臣谏者射之”,诸侯皆称他为“桀宋”。此时,宋国国内大做表面文章,大搞个人崇拜,“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就在宋人沉浸在麻木之中的时候,早已对宋国虎视眈眈的齐国,不顾“合纵盟国”的反对,于公元前286年一举灭亡了宋国。
后世有“桀宋”的几则故事。故事一:抢人妻。宋康王手下舍人韩凭居然娶了一位美女何氏为妻。宋康王认为,韩凭这等人有何资格娶这么漂亮的女人?于是,他遣人将何氏抢来归为己有。之后,韩凭被迫害致死,何氏也跳台身亡。何氏曾写下《乌鹊歌》:“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古诗源•卷一》)故事二:杀宰相。宋康王对宰相唐鞅说:“我已经杀过很多人,可群臣还是不怕我,这是什么原因?”唐鞅回答说:“大王您所降罪的人,都是不好的人。降罪给不好的人,所以好的人就不害怕。如果大王想让群臣都害怕您,不如不分好坏而杀之,那么群臣就害怕了。”没过多久,宋康王杀了宰相唐鞅。(《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淫辞》)故事三:斩使者。齐攻宋,宋康王派使者打探齐军之所至,使者禀报齐军逼近,宋王左右亲信认为宋国强大不可能出这等事,康王听信亲信,将使者斩了。另派使者打探,报告如前,又遭斩杀。再派使者打探,使者没报实情,宋王大喜,而此使者得奖赏后逃之夭夭。不久,齐军到来,康王狼狈逃窜,宋国被灭亡。(《吕氏春秋•雍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