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25.西域将军班超

(2016-03-30 06:32:41)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三十六读文】

原文:是岁,班超发于阗诸国兵共二万五千人击莎车,龟兹王发温宿、姑墨、尉头兵合五万人救之。超召将校及于阗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于阗从是而东,长史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徼于阗。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龟兹等因各退散。自是威震西域。(《资治通鉴》第47卷)

译文: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本年,班超征调于阗等各国军队,共二万五千人,进攻莎车。龟兹王则征调温宿、姑墨、尉头三国军队,共五万人,前往救援。班超召集部下将校和于阗王商议道:“如今我方兵少,打不过敌人,不如各自分散撤离。于阗军队由此向东,长史也同时动身,从这里西行返回疏勒,可等到夜间鼓声起时出发。”然后假意放松戒备,让俘虏逃跑,以走露军情。龟兹王得到消息后大喜,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到西面拦截班超。温宿王则率八千骑兵,到东面拦截于阗军队。班超听说龟兹、温宿两国军队已经出动,就秘密集结部队备战,急速奔袭莎车军营。莎车人大为惊慌,乱作一团,四处奔逃,班超等追击斩杀五千余人,于是莎车投降。龟兹等国军队只好各自撤退散去。从此,班超的威名震动西域。

简介:班超(公元32102),东汉名将。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东北)人,班彪之子,班固之弟。永平十六年(73),从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贵族,旋奉命率吏36人赴西域。他攻杀匈奴驻鄯善、于阗的使者,废去龟兹派遣的疏勒王。后得东汉政府援军,又联合当地力量,先后击败莎车、龟兹等地贵族叛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保护了“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永元三年(91),他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他先后在西域活动31年,巩固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永元十四年(102)还京,授射声校尉,随即病逝。

【读后随笔】

公元87年,班超与于阗各国领兵25000人进攻莎车,龟兹王与其它三国出兵50000人前去救援。班超佯装不进攻莎车,而兵分两路撤退,一路向东,一路西行。龟兹王得到此情报后,便改变救援莎车计划,兵分两路去拦阻班超军队。班超趁机回师奔袭莎车,迅速占领了莎车。这时,双方的主力虽未能接触,但战斗胜负已解决了。龟兹王已意识到上当,但又无法扭转败局,只好撤退。从此,班超成了威震西域的英雄,被称之“西域将军”。

班超之所以能威震西域,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果断地采用了“使敌不至”战法。正由于这一战法的运用,拒敌主力于莎车之外,迅速解决了战斗问题。“使敌不至”,就是设法使敌人无法接触预定目标。这一战法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说:“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至者,害之也。” 善于带兵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却不被敌人调动,能够使敌人自动来就范的,是用小利引诱它的结果;能够使敌人无法接触预定目标的,是采取各种行动牵制它的结果。

班超威震西域,最主要的是他取得了以少胜多战绩。当时,班超的兵力加起来只有25万人,而对手却是5万众。但由于班超的思路正确,战法对头,使自己由被动变主动,较为顺利地置敌于主战场之外,使龟兹等国军队救援莎车的目的化为泡影。从莎车之战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使敌不至”既是一种战法,又是一种作战样式。如果把它作为一种战争样式看待,实际上就是不接触性作战。不过,那时的不接触性作战,对军力处于劣势方有利,而对军力占优势方不利。班超能以少胜多,就是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解决了战斗问题,牢牢地控制了莎车这个军事要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