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24.大树将军冯异

(2016-03-27 06:51:35)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三十五读文】

原文:大树将军者,偏将冯异也。为人谦退不伐。敕吏士非交战受敌,常行诸营之后。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屏树下,故军中号曰“大树将军”。(《资治通鉴》第39卷)

译文:汉淮阳更始二年(公元24),大树将军是指偏将冯异。他为人谦逊退让,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命令他的部属除非跟敌人交战或遭受敌人的攻击外,其他时候都要排在别的部队后面。每到一个地方,将领们聚在一起大谈自己的功劳,只有冯异独自坐在树下不去参与,所以军中称他“大树将军”。

简介:冯异(?—公元34),东汉将军。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字公孙。新莽时任颍川郡吏,守父城。后归刘秀,在河北参与消灭王郎割据势力,并镇压铁胫等农民军。刘秀即位后,被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后率军进攻隗嚣子纯,死于军中。谥号节侯。

【读后随笔】

“大树将军”,是人们对东汉偏将冯异的赞誉。它的本质含义是,“谦退不伐”,即谦虚谨慎、不夸耀功劳;它的具体形象表示是“大树”。冯异将军在打了胜仗之后,每当论功行赏时,便独自到大树底下躲避。大树成了他不争功的好去处,同时在大树底下坐一坐,有助于修身养性,保持清醒头脑。

冯异将军是建立东汉政权的元勋之一。可以说,他的一生是战功累累的一生。从更始元年(公元23)起,他就一直跟随刘秀南征北战。更始二年(公元24),诛王郎、平铜马有功,封为应侯。建武元年(公元25),成功瓦解更始洛阳守军,攻占了洛阳周边大片地盘,定封阳夏侯。建武三年(公元27)正月,大破赤眉军,击败豪强武装。刘秀慰劳冯异说:“方论功赏,以答大勋。”建武六年(公元30)参与平陇作战,击败匈奴逐王,先后平定北地郡、安定郡和上郡。建武十年(公元34),在带领和指挥部队消灭陇右残余势力中病逝。

大树将军冯异最为感人的地方是,他教育部属打了胜仗不夸耀,谈论功劳不参与;要求将士出战冲锋在前,凯旋“常行诸营之后”。这种在胜利面前自觉“行后”的行为做法,着实令人敬佩。

自觉“行后”,是头脑清醒、品德高尚的体现。古人云:“骄兵必败”。打了胜仗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头脑发昏、得意忘形,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失败就可能伴随而至。只有在胜利面前,从各方面谨慎自我,不居功自傲,不追名逐利,才有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今后的作战中再立新功。据传冯异之所以屡建奇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和他的部属谦虚谨慎。冯异“行后”的做法,在远近四方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公元24年,刘秀重新调整兵马,把新收容的官兵分配给各将领。这时,被分配的官兵们纷纷争着要隶属于其下。

自觉“行后”,不会否定功劳。一般地说,功劳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不因为“行后”而减少,也不因为争功而增加。有时因为“行后”,给人以误解,那只是暂时现象,迟早会得到社会承认。即便是由于“行后”被误解了,也可以成为高尚的无名英雄。

当然,对于自觉“行后”者,组织上要客观公正地对待。特别是在论功行赏时,不能让那些无功而抢功者占便宜,也不能让那些有功而“行后”者吃亏。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公正,就会挫伤积极性,有害于事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