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123.鸡鸣狗盗

(2016-03-25 06:44:12)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周纪篇之五十】时间:战国中后期(公元前298年)。地点: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人物:孟尝君田文及食客。古事:孟尝君在秦国遭至杀身之祸,他家的食客以狗盗之能和鸡鸣之技,救了他的性命,史称“鸡鸣狗盗”。

读文

原文:或谓秦王曰:“孟尝君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楼缓为相,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姬,姬曰:“愿得君狐白裘,已之秦王,无以应姬求。客有善为狗盗者,入秦藏中,盗狐白裘以献姬。姬乃为之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时尚蚤,追者将至,客有善为鸡鸣者,野鸡闻之皆鸣。孟尝君乃得脱归。(原文见《资治通鉴•周纪三》 公元前298年)

译文:有人劝告秦王:“孟尝君做秦国丞相,一定会先照顾齐国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实在危险!”秦王于是仍任楼缓为丞相,囚禁孟尝君,想杀掉他。孟尝君派人向秦王宠爱的姬妾求情,姬妾说:“我希望得到你那件白狐皮袍。”孟尝君确实有件白狐皮袍,但已经献给了秦王,无法满足姬妾的要求。他的幕僚中有个人善于盗窃,便潜入秦宫藏库,盗出白狐皮袍送给那个姬妾。姬妾于是替孟说情让秦王释放他回国。可是秦王又后悔了,就派人去追。孟尝君急急逃到边关,按照守关制度,要等鸡叫才能放行过客,而这时天色还早。秦王派来追的人马上就到。幸亏孟尝君幕僚中有人善学鸡叫,四野的鸡一听他的叫声都引颈长鸣,孟尝君才得以出关脱身。

叙事

战国时,齐国宰相孟尝君田文,礼贤下士,号称门下有食客三千,在当时名气很大。秦昭襄王非常仰慕此人,很想让他为秦国效力。正好,孟尝君率领众食客出使秦国,秦王有意将孟尝君留下,并让他当秦相。孟尝君不敢得罪秦王,只好留下来。不久,秦大臣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不利,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又有家室,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襄王觉得有理,改变主意,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另找借口除掉。

危在旦夕。孟尝君只好走后门寻找昭襄王最宠爱的妃子救助。可是宠妃以“得君狐白裘”为条件。孟尝君确有一件狐白裘,价值千金,天下无双,只是在入秦时已经献给了昭襄王。就在这时,一“狗盗者”挺身而出,当夜钻入秦宫贮藏室偷出狐白裘,送至宠妃。在宠妃说情下,昭襄王释放了孟尝君。

夜长梦多。孟尝君出来后,已是又一天夜晚。他立即率众连夜骑马向东奔去。到了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正是半夜时分。按秦国的规定,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出客。孟尝君担心追兵赶到,还会将他抓回。此时,一“鸡鸣者”,学着雄鸡啼鸣,引发关城雄鸡齐鸣。守关者虽觉得奇怪,但也只得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等到天亮时,秦兵果然追至函谷关。不过,为时已晚,孟尝君一行出关多时,已经踏上了齐国领地。

读后随笔

“鸡鸣狗盗”发生在秦国,主角却是齐国人,名叫孟尝君田文。此事,实际是秦国在进行统一天下战争中出现的一个花絮。孟尝君虽然以此转危为安,但秦国并没有因此影响翦灭六国的进程。不过,它告诉秦国统治者,争霸称雄之路还很漫长,什么情况都会遇到,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切不可小觑“鸡鸣狗盗”之事,秦国也需要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

还是先简介下孟尝君其人吧。孟尝君(?—公元前279年),即田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袭其父靖郭君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称薛公,号孟尝君。被齐湣王任为相国,门下的食客数千。曾联合韩、魏先后打败楚、秦、燕三国。一度入秦为相,不久逃归。齐湣王七年(294)因田甲叛乱事,出奔到魏,任魏相,主张联秦伐齐,后来与燕、赵等国合纵攻齐。孟尝君,人称好客薛公。他生活在权贵富豪庭家,父亲是齐宣王的弟弟田婴。早年,齐宣王把薛城封给田婴,号称靖郭君,以后又把齐国大事全部委托靖郭君办理。孟尝君继承父业后,凭借雄厚而庞大的家财,以养士为乐,不看聪明愚笨,不论好人坏人,不分高低贵贱,招收食客三千人。这些人聚集到他门下,白吃白住,休闲聊天,只是偶尔受孟尝君之托,办一些五花八门的事情而已。比如,到邻国找个人、拉个关系或在国内放放债、收收息等等。薛公的封地,简直像一个慈善机构。

“鸡鸣狗盗”,从字义上说的是学公鸡打鸣,学狗偷东西,通常用以比喻卑微的技能。《汉书·游侠传》:“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北宋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说:“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其实,对“鸡鸣狗盗”一味贬用,也是不公平的。“鸡鸣狗盗”者,绝非无智无能之辈。就拿孟尝君来说,他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曾担任齐国相国这一重要职务。据记载,有一年,齐王的夫人死了,孟尝君担心齐王再立的夫人与自己作对,使自己的相国职位保不住。于是,他使出“鸡鸣狗盗”之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时齐王有七位宠妾,个个如花似玉,齐王肯定会从七人中选一位立为夫人。孟尝君命人用上等美玉做了七对耳环,其中一对耳环做得最精致最珍贵,然后把七对耳环献给齐王,齐王很高兴,立刻将耳环赐给了七位宠妾。过几日,孟尝君进宫拜见齐王,发现其中一位美女正带着那对最精致的耳环。回府后,他立即命人起草奏章,劝齐王立那位美女为夫人。齐王接奏,正中心意,立即准奏。那位美女当上夫人后,对孟尝君的拥戴之功感激不尽,并支持孟尝君安稳地做着相国。

古云:“狗盗鸡鸣皆有用”;“家积千金,不如身怀薄技”。当然,高技能之士更多一些,是好事。不过,应该看到在一定条件下,有些层次较低的技能可依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作用,这是一些高层次技能难以替代的,它们之间可以互为补充,但不应该以高否低。一个人如果只是片面地追求高技能,而忽视小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会遇到很多解不开的难题。《庄子·列御寇》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叫朱漫的人,用尽千金学习杀龙技巧,这项技术是层次很高的。朱漫散尽万贯家财,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甚至连屠鸡杀蛇都不会。有位现代哲学家去修鞋子,修鞋师傅问道:先生,你是干什么的?哲学家告诉是研究哲学的。修鞋师傅又问:哲学是什么?哲学家如实回答。修鞋师傅笑笑说:学会了那么深奥的学问,连修鞋都不会,有什么用?这时哲学家茫然了,因为对一个鞋匠谈论哲学,哲学的分量远不及一根钉鞋的钉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