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122.诈囚怀王
(2016-03-22 06:53:09)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周纪篇之四十九】时间:战国中后期(公元前299年)。地点:从武关(今陕西商南县西北)到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物:宣太后、秦昭王、楚怀王。古事:秦昭王奉宣太后之命,写信骗楚怀王到武关结盟和好,并将其拘送咸阳,由于楚怀王不肯割地给秦,被秦囚禁。史称“诈囚怀王”。
读文
原文:秦王令一将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俱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原文见《资治通鉴•周纪三》 公元前299年)
译文:秦昭王让一位将军假扮为秦王,在武关伏下重兵,楚怀王一到便闭上关门,把怀王劫持到了西边的咸阳。又命令怀王朝拜秦国章台宫,行属国使臣的礼节,并逼迫怀王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怀王要求举行盟誓,秦昭王却坚持楚国先交出割地。楚怀王愤怒地斥责说:“秦昭王欺骗了我,还想用强暴逼迫我割地!”不再答应。秦国把怀王扣留下来。
叙事
战国中后期,秦宣太后在临朝听政、稳定内政后,开始把楚国当作第一个敌手。当时,楚国刚刚兼并越国,并在越地建立江东郡,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骤增,其实力超过赵、魏、韩三晋。为了制衡楚国,宣太后采取先亲近后削弱的两面策略。早在公元305年,在宣太后的支持下,秦昭王迎娶了楚女为妃。第二年(公元前304年),秦昭王与楚怀王在黄棘(今河南新野县东北)会盟,签订了两国友好盟约。公元前303年,楚国也派太子芈横到秦国作人质,第二年太子横杀死秦国一位大夫逃回了楚国。三年后,秦国开始削弱楚国,一方面用武力进攻,夺取楚国八座城邑;另一方面诈囚楚怀王。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派人给楚怀王送信,写道:“起初我与你约定两国为兄弟之邦,在黄棘盟誓,派楚太子到秦国为人质,彼此关系欢洽。不料楚太子辱杀我重臣,不辞而别,使我无比愤慨,才派兵攻入你的境内。现在听说你又让太子到齐国充当人质,以求和解。我国与你国接壤,结为婚姻亲家,要是秦、楚关系如此恶化,就无法号令其他国家。我想与你在武关会面,当面约定,结成友好同盟。这是我真心的愿望!”
楚怀王看了秦王信左右为难,赴秦,担心受骗;不去,又怕留下口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字原,通常称屈原)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楚怀王到了武关,秦伏兵绝其后,立即抓捕了楚怀王,接着押送咸阳。秦王在章台宫会见楚怀王,对待怀王就象对待附属国的臣子一般,礼节很不平等。在咸阳,秦人要挟楚国割地给秦国,楚怀王不肯,从此被囚禁起来。据记载,怀王被囚后,楚立太子横为楚王(即楚顷襄王)。宣太后大怒,发兵出武关击楚,大败楚军,攻占析(今河南西峡)等十五城。公元前297年,楚怀王逃走,被秦追回,第二年楚怀王病死于秦。
读后随笔
想起另一人物,叫屈平。屈平,字原,多称屈原,又自云正则,字灵均,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之子屈瑕之后代。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其子楚顷襄王听信谗言,又将屈原流放。最终,屈原投江而死。屈原是我国早期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夫》等。
秦人诈囚楚怀王,后又死于秦。如此欺负人,如此不讲道义,激起楚人的强烈不满。尤其是三闾大夫屈原,更是气愤无比。同时,痛恨本国令尹子兰等人不该劝说楚怀王去秦国。子兰听说屈原的愤恨,马上派上官大夫在楚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不问青红皂白,把屈原革职流放到湘南。屈原来到流放地后,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东北)岸边吟唱着伤心的诗歌。一天,一位渔翁在江边相遇时问屈原:“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何到这里来?”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意思是,全世肮脏只有我一人干净,大家糊涂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我才被放逐。渔翁对眼前的三闾大夫十分敬佩和关切,不禁说既然世道如此混浊,又为何不随波逐流呢?屈原说:“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作为人又有谁愿意用清净洁白的身躯,去接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江中,葬身于鱼腹,也不能去同流合污。”不久后,屈原作了《怀沙》赋,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抱着石头,自己跳入汨罗江死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异常,纷纷涌至汨罗江边去凭吊。渔夫们摇起船只,在江中来回寻找屈原真身。有人拿着粽子、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让鱼龙虾蟹去吃,以免咬坏屈原的身体;有人将雄黄酒倒入江中,想要药晕蛟龙水兽,保护屈原的尸体。久而久之,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鸡蛋、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一些清高者,常以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想到另一地名,称黄棘。黄棘,为古称,后叫棘阳。在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东北。《汉书·地理志》注:棘阳,古为黄棘。黄棘其地,周朝时属谢国,战国时为楚邑。西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由黄棘改置棘阳县(其因是居棘水之阳),属南阳郡。北魏时更名于南棘阳(有别于当时的西棘阳)。北周时棘阳并入新野县,至今。现在的新野县地处河南西南部,南襄盆地中心,号称“百里平川”,面积1062平方公里。
在秦国诈囚楚怀王之前,即五年前(公元前304年),秦昭王与楚怀王盟于黄棘。《史记·楚世家》记载:“怀王入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双方出于自身利益之考虑,向对方作出一些让步,秦国还将占领楚国的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归还楚国;双方建立会晤机制,尊重对方领域,互不武力侵犯等等,史称“黄棘之盟”。此后,秦、楚两国相安一段时间。其实,“黄棘之盟”是以宣太后为首的秦国新政权,所耍的一种手腕、一个诡计,先亲近拉拢楚国,然后来打击削弱楚国。从“黄棘之盟”到“诈囚怀王”,就充分看出了这一点。
据专家考证,黄棘之盟旧址就在棘阳故城。棘阳城为汉代所建,此城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在4公里之内。从遗址中出土8块汉代车技画像砖,有两处汉墓群、10处下水道、7眼汉水井等。其内的“大堂”、“岑坟”、“花园”等地名流传至今。在棘阳故城遗址处有一座岑公祠,为纪念东汉名将岑彭而建,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平方米,现存房屋13间,中堂供奉岑公神像,西偏殿供奉刘秀、岑彭、邓禹等东汉皇帝和名将7尊。与棘阳故城邻接的汉文化景点还有王莽封地新都城遗址、刘秀聚义处、岑氏祖居地等。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有诗句曰:“棘阳古城今何在,雪粉银装一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