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115.诳楚绝齐

(2016-03-01 07:26:18)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周纪篇之四十二】时间:战国中期(公元前313年)。地点: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物:张仪、秦惠王、楚怀王、陈轸等。古事:张仪诳言以商于六百里地奉献给楚国,楚怀王立即下令与齐国断绝邦交。史称“诳楚绝齐”。

读文

原文: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原文见《资治通鉴•周纪三》 公元前313年)

译文: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于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楚王)于是把宰相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叙事

战国中期,齐国的声威也盛极一时,形成齐、秦两强东西对峙、互争雄长的局面。为了遏制齐国争雄崛起的势头,秦惠王想出兵攻打齐国,可又担心齐、楚已结联盟,关系相当密切,到时秦打齐国,楚国必然会出兵相助,给战争制胜带来变数,造成困难。于是秦惠王暂缓攻齐计划,先派丞相张仪入楚,进行拆散齐、楚联盟的活动。

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张仪来到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当着楚怀王的面鼓吹“连横”,劝他绝齐从秦,并口头承诺,以过去取之于楚的商于(今陕西商县至河南西峡一带地区)之地六百里作奉献。楚怀王信以为真,以为这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借此既可削弱北面的齐国,又可与西边的秦国搞好关系,还可获得六百里土地,谓之一举而得三利。故楚怀王不顾大臣陈轸反对,断然下令与齐断绝邦交关系,随后派一位将军到秦国去取土地。没想到此时的张仪却变卦了,对那位将军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六百里。”使者还报,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结果打了败仗,楚兵损失八万,楚将屈匄被俘,汉中郡(今陕西东南至湖北西北一带地区)被秦占去。楚怀王不甘心失败,又调动所有兵力与秦再战,由于齐国不再支援楚国,楚军大败于蓝田(今陕西蓝田西)。韩、魏两国乘楚大败之机,又联兵攻楚至邓(今河南漯河市东南),楚才引兵而归,最后被迫割两城与秦讲和,落得个人地皆空。

读后随笔

“诳楚绝齐”,是秦灭六国中有影响的事件。所谓“诳楚”,就是欺骗楚国;所谓“绝齐”,就是断交齐国。简言之,秦遣张仪以欺诈手段,分裂楚、齐。其结果,秦成了赢家,既遏制了齐的崛起,又狠狠地打击了楚。最可悲的是楚国国君楚怀王,实在是太昏庸了,居然轻信“诳言”做了“绝齐”之事。正因为楚国与盟友齐国断交,所以导致楚国被动挨打,满盘皆输。此时的楚国,既得不到秦国的同情和保护,又失去了昔日盟友齐国的支持和帮助,真可谓是“偷鸡不成失把米”,成了孤家寡人。

楚国落到如此地步,主要责任在楚怀王,还有那些不称职的大臣。在“诳楚绝齐”问题上,楚国大臣几乎众一词唱赞歌,只有一人力排众议唱反调。此人叫陈轸。陈轸(生卒年不详),战国时纵横家、谋士。曾与张仪同为秦国大臣,因两人不和而离开秦国。后任楚国大臣,向楚王献缓兵之计,阻止秦、韩合兵,引发秦、韩大战,楚却坐山观虎斗而得计。他一生游说于战国各诸侯国之间,表现了出众的才华,但最终不受重视而陷入怀才不遇的境地。《史记•楚世家》记载:“群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臣故吊。’楚王弗听。”

陈轸认为: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是因为楚王与齐国交好。如今未得商于之地而与齐绝交,楚就先孤立了。那秦国又怎么会尊重孤立之国呢?必将漠视楚国。况且先让秦国交出商于之地然后与齐国绝交,秦国的计谋就不能得逞。如果与齐绝交后再向秦国索地,必然要受张仪的欺骗。大王感到受欺骗必然攻秦,齐国因为绝交必然恨楚,这样一来,西边惹起秦祸,北边引发齐难,秦、齐两国军队都来进攻楚国,岂不是悲哀。然而,楚怀王利令智昏,不纳忠言,竟然与齐绝交,一场危机不可避免地要在楚国发生。后来的事实正是如此,最终楚国不仅没有得到秦国的商于之地,反而被秦国打得落花流水,又从楚国夺去了二城。

关于商于之地,史籍上有许多记载,今人有不少考证。商于为古代地名,是“商”与“于”的合称。其辖区主要为现在的陕西商洛市境内。春秋战国时期,商于之地原属于楚国,秦国故土本为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商于之地位于秦岭南麓,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后来却被秦国占领,从而成为秦地。卫鞅因破魏有功,被封于此,卫鞅变成了商鞅,该地也成了商鞅封邑。商于之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楚曾在此展开过多次拉锯战,大多以秦胜楚败而告终。纵横家张仪以“商于六百里”诳楚绝齐,即欺骗楚怀王,拆散齐、楚联盟,也是这种争夺的反映。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感怀这段历史,曾写《商于》诗曰:“商于朝雨霁,归路有秋光。背坞猿收果,投岩麝退香。建瓴真得势,横戟岂能当。割地张仪诈,谋身倚季长。清渠州外月,黄叶庙前霜。今日看云意,依依入帝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