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14.死诸葛走生仲达

(2016-02-28 06:10:33)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成语源之三十四读文】

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

原文: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资治通鉴》第72)

译文:这个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齐军队而退。百姓跑着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赶汉军。姜维命令杨仪调整战旗方向,擂响战鼓,象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进。于是杨仪结阵离去,进入斜谷发丧。百姓为此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亮吓走活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是我能够意料诸葛亮活着,不能料想诸葛亮已死的缘故。”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营垒处所察看,感叹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汉军而还。

句释:“死诸葛走生仲达”,比喻用死人吓唬活人。

【读后随笔】

公元234年,三国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在军中战场上,蜀军密不发丧。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虽知此信但不敢追逼。这个故事说明,诸葛亮虽死,其余威犹在,其他人借用他的余威,也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因此,当年的百姓编了句谚语说:“死诸葛走生仲达。”以后,这句百姓谚语却成为成语,借指用死人吓唬活人。

从源头上看,“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一种策略性的成语。运用时,应注意顾及两头:一头是所依靠的“死”者,不是一般的人物,必须是有威望、有影响的“诸葛”式的人物;另一头是所吓唬的“生”者,不是一般的人物,必须是有能力、有作为的“仲达”式的人物。这样,“生仲达”在“死诸葛”面前,往往会变得慎之有慎,因而便会出现那一幕:司马懿白白放跑已经掉进深渊的蜀汉大军。

“死诸葛走生仲达”,又称“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还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鲁迅在《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中说:“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我不太佩服这些活家伙。”南社湖湘巨子傅尃《题自书精神一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