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100.秦失其鹿
(2015-12-12 06:27:53)
标签:
文化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成语源之二十读文】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
原文:(蒯彻)对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资治通鉴》第12卷)
译文:蒯彻说:“秦朝失去江山,天下人都群起争夺,有才能、动作快的人能先得到它。”
句释:“秦失其鹿”,比喻失去帝位即统治地位。
【读后随笔】
“秦失其鹿”,原是蒯彻所言。蒯彻,即蒯通,汉初范阳(今河北定兴北固城镇)人。韩信取齐地,他为齐国的辩士,并劝韩信背叛刘邦而自立。淮阴侯韩信被杀后,他被押至洛阳。高帝亲自审问:“你教韩信造反吗?”蒯彻回答:“是的,我是教过。那家伙不听我的计策,所以才自取灭亡以至于此;如果用我的计策,你怎么能够杀了他呢!”高帝勃然大怒,下令煮死他,蒯彻大叫冤枉。高帝问:“你教韩信造反,还有何冤枉?”蒯彻说:“秦朝失去江山(秦失其鹿),天下有众多的人都在磨刀霍霍,只是力量达不到罢了,你又能都煮死吗?”高帝听了这话,便饶了他。
楚汉之争时,刘邦与项羽争夺得难分高低胜负。此时,韩信如果以第三股力量出现,很有希望“渔翁得利”。因此,蒯通劝韩信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其意是,秦朝失去江山,天下人都群起争夺,有才能、动作快的人能先得到它。可是,韩信没有这样做,却是选择了倒向汉王,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胜利后,刘邦的夫人吕后将韩信骗进长乐宫杀害。韩信临死时才后悔没有蒯通的话。
明·无名氏《暗度陈仓》头折:“自因秦失其鹿,天下大乱,高才疾足者先得之。”后来,“秦失其鹿”用来比喻失去帝位。在中国,当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后,一些人开始松口气,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专家及时提醒人们说:他们(封建统治者)虽然“秦失其鹿”,但人还在心不死,其思想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对他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