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100.不死丞相范睢
(2015-12-10 06:37:00)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将相篇之十一读文】
原文: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睢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都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睢亡匿,更姓名曰张禄。(《资治通鉴》第5卷)
译文: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起初,魏国人范雎随从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能言善辩,私下赠给他金子及酒食。须贾以为范睢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便向魏国宰相魏齐告发。魏齐十分震怒,下令鞭打范睢,折断了肋骨,打脱了牙齿。范睢只好装死,被卷进竹席,抛到厕所,魏齐还派醉酒的宾客向他身上溺尿,以惩戒后人,不得妄言。范睢悄悄对看守说:“你放出我,我必有重谢。”看守于是去请示把席中死人扔掉,魏齐正喝醉了酒,便说:“可以。”范睢这才得以脱身。事后魏齐后悔,又派人去搜索范睢。魏国人郑安平把范睢藏匿起来,改换姓名叫张禄。
简介:范睢(?—255),一作范且,或误作范睢。字叔,战国时魏人。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被魏相魏齐使人笞击折胁。后化名张禄,由王稽,郑安平帮助送入秦国。他游说秦昭王,驱逐专权的秦相魏冉。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任秦相,辅佐秦昭王,封于应(今河南宝丰西南),称应侯。主张远交近攻,歼灭敌国主力,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秦将白起大胜赵军。他妒忌白起功,迫使自杀。推荐郑安平为将,王稽为河东守。后郑安平围攻邯郸失败降赵。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王稽又因“与诸侯通”之罪,坐法诛。他谢病归相印,不久即死。
【读后随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范睢装死被送出之后,由魏人郑安平所“亡匿”,尔后又由秦国使者王稽暗中带至秦国。范睢的命真大,他在死里逃生之后,吉星高照,得到了秦昭王的重用,当上了秦国的丞相。这个历经磨难、大难不死的丞相,抓住这个良机,展露自己的才华,成了一代名相,为秦国一统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始皇的重臣李斯曾在《谏逐客书》中高度评价范睢对秦国的建树:“昭王得范睢,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范睢为秦国制定了对外“远交近攻”战略。秦国在摧破六国合纵抗秦之后,在军事上开始呈现良好态势。范睢在分析当前秦国所处形势的基础上,纠正秦国以往的错误,提出了“远交近攻”战略方针。所谓“近攻”,指对邻近弱国发动进攻,使所取土地处于自己军事有效控制之中;所谓“远交”,指对不直接接壤的国家,运用威胁、利诱、说服等外交手段,稳住这些不相邻的国家,使之不支援被攻之国而使“近攻”易于成功。为此,秦昭王在“三请三拜范睢”后,“远交近攻”战略方针才得以出炉。
范睢到了秦国,秦昭王决定在离宫召见范睢。范睢假装不识道路走入宫中巷道。秦王乘轿舆前来,宦官怒声驱赶范睢说:“大王来了!”范睢故意胡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王太后和穰侯而已!”秦王略微听见了几句,便屏退左右随从,下跪请求说:“先生有什么指教我的?”范睢只说:“是的是的。”如此三次。秦王又说:“先生到底不愿对我赐教吗?”范睢才说:“我哪里敢呢!我走一个流亡在外的人,和大王没有什么交往,而想向您陈述的又都是纠正您失误的大事,关系到您骨肉亲人,我即使愿意一效愚忠却还不知大王的真心,所以大王三次下跪问我都不敢回答。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出,明天就有处死的危险,但我还是不敢回避。死,是人人都无法免除的,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有所裨益,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我只怕我被处死之后,天下的贤士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再投奔秦国了。”秦王又下跪说:“先生您这是什么话啊!今天我能见到先生,是上天认为我混浊,为了保存秦国的祖业宗庙把您赐给我的。无论事情大小,上及王太后,下至大臣,希望您都一一对我指教,不要再怀疑我的真心了!”范雎于是下拜,秦王也急忙回拜。范睢这才说道:“以秦国的强大,士卒的勇猛,对付各国,就好比用韩卢那样的猛犬去追击跛脚兔子。而秦国却坐守关外十五年,不敢派兵出击崤山以东,这是穰侯魏冉为秦国的谋划不忠心,但是大王您的方针也有所失误。”秦王跪着说:“我想知道错在何处?”但是左右随从有不少人在侧耳偷听,范睢不敢提及内政,便先说到外事,以看秦王兴趣的高低。他于是说:“禳侯越过韩国、魏国去进攻齐国的刚、寿两地,不是好计划。当年齐湣王向南进攻楚国,破军杀将,开辟千里土地,而最后齐国连一尺一寸领土也未能得到,难道是他不想要地吗?实在是因为地理形势无法占有。而各国看到齐国征战疲劳,便起兵攻打齐国,大破齐军,使齐国几乎灭亡。这个结局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而使好处落到韩、魏两国手中。现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近攻的方针,得一寸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寸,得一尺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尺。魏国、韩国,位于中原,是天下的中枢。大王如果想称霸,必须接近中原之国控制天下枢纽以威逼楚国、赵国,楚国强就收附赵国,赵国强则收附楚国,楚国、赵国一旦归附您,齐国就惊慌失措了。齐国再归附,韩国、魏国便是秦国掌中之物了。”秦王说。“好。”于是以范睢为客卿,与他商议军事。
范睢为秦国提出了对内“强干弱枝”策略。范睢已在秦任职四年多,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基本上得到落实,大都显露成绩,因而秦王日益亲信范睢。周赧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66年),范睢趁机开始进入内政改革,推行“强干弱枝”策略,削弱宗亲贵戚的权力,加强对中央集权统治。
范睢向秦王建议:“我在崤山之东居住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不知道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王太后、穰侯魏冉,不知道有秦王。所谓独掌国权称作王,决定国家利害称作王,控制生杀大权称作王。现在王太后擅自专行,不顾大王,穰侯出使外国也不报告大王;华阳君、泾阳君处事决断,无所忌讳;高陵君自由进退,也不请示大王。有这四种权贵而国家想不危亡,是不可能的”。“我还听说过,果实太多会压折树的枝,枝折断会损伤树根,封地过于强大会威胁到国家,大臣过于尊显会使君主卑微”。“现在秦国自有官位者直至封疆大吏,再到大王您的左右随从,无一不是丞相魏冉的人。我看到大王孤孤零零地在朝廷上,真为您万分担忧。恐怕您去世后,拥有有秦国的将不是大王您的子孙了!”秦王听后深以为然,于是毅然废黜太后的专权,把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到关外去;任用范睢为丞相,封为应侯。
曾经“佯死”的范睢,如今已成掌控实权的人物。他同保守的贵族相比,更具有敏锐思维、宽阔视野和开拓精神,随后的秦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更加活跃,秦国的国力更趋强盛。秦昭王完全听信范睢的,不断地向不思进取的太后、魏侯、王子、国舅等势力开刀,四种权贵受到了重重的打击。司马光就此评论说:“睢真倾危之士哉!”范睢从大难不死,变成了一个颠覆他人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