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01.纸上将军赵括

(2015-12-13 06:24:45)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十二读文】

原文: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资治通鉴》第5卷)

译文: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赵兵屡次被秦军打败,廉颇便下令坚守营垒,拒不出战。赵王以为廉颇损兵折将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敌,气愤得多次斥责他。应侯范睢又派人用千金巨款去赵国施行反间计,散布说:“秦国所怕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赵王中计,便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说:“大王因为赵括有些名气就重用他,这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知道纸上谈兵,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仍是不听。起初,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终究不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说:“带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赵括谈起来却很随便。赵国不用他为大将也还罢了,如果一定要用他,灭亡赵军的必定是赵括。”待到赵括将要出发,他的母亲急忙上书,指出赵括不能重用。赵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年我侍奉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时,亲自去捧着饭碗招待的有几十位,他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及宗室王族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理睬家事。而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拜见,大小军官没人敢抬头正脸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每天忙于察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像父亲,其实他们父子用心完全不同。请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赵王却说:“老太太你不用管,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便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请求不要连累我治罪。”赵王同意了赵母的请求。

简介:赵括(?-260),战国时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子,也叫马服子。空谈其父所传兵法,实际不会指挥作战,人称“纸上谈兵”者。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赵中秦反间计,用他代廉颇为将,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举出击,被秦将白起包围,突围不成,被射死。赵军四十多万都被俘坑死。

【读后随笔】

赵括秉承赵王意图,率领赵军在长平,与秦军展开决战。秦将白起利用赵括只善于纸上谈兵而缺乏实战经验和骄傲轻敌的弱点,交战时佯败而退,赵括令部追至秦军营垒。秦军以主力坚守,以2.5万步卒切断赵括退路,将赵军分割为二;又以5000骑兵插入赵军营垒间,防止营垒赵军出援。赵括攻秦垒不破,四面被围,又遭秦军轻兵袭击,于是筑垒待援。秦昭王闻赵重兵被围,亲赴河内(今河南黄河以 北地区),征发15岁以上男丁至长平,堵截援军,断其粮道。前来救赵的齐、楚军见秦军势大,观望不前。赵向齐乞粮不得,饥饿46日,只得分兵四路突围求生,但都未果而溃败,赵括被秦军射死,40余万赵军全部降秦坑杀。从此,赵军的实力大大削弱。

赵括“纸上谈兵”,是长平之战中导致赵军失败的惨重教训。所谓“纸上谈兵”,就是只从书本上谈论用兵策略,不懂得联系实际,只会空谈理论。像赵括这样的人,虽是学了一点兵法,但全然是纸上的东西,他既没有正确运用,又无实战指挥经验,所以导致本人身亡、全军覆没的惨剧就不是偶然的了。其教训是,任何一个带兵者,读兵书不能停留在纸上,应注重把兵书知识,转化为指挥作战能力。否则,读的东西再多,也难以成为一名高明的军事指挥者。也就是说,凭着本本行事,不顾客观变化,就会碰壁、吃亏,流血、亡身。

赵王用将不当,是赵军惨败的主要原因。赵王中人间计,怀疑在前线主导作战的廉颇,这就已经为这场战争失败埋下了祸根。尔后,以赵括取代廉颇,加速了赵军失败由可能变成现实的进程。赵王听不进他人的劝告,坚持要用“纸上谈兵”者赵括,除了被奸计所惑外,关键是对“纸上谈兵”的后果认识不足。在赵王看来,“善言者,善战也”,因而坚持已见,“母置之,吾已决”。赵王在这里完全把理论与实践划上了等号,所以用人必然出问题,失败不可避免。

当然,反对“纸上谈兵”,并非是反对读书和增强理论知识。读书不等于空谈;不读书不等于务实。应该说,死读书不行,不读书也不行。一般说来,多读些书是有益处的,不读书是难以进步的。问题是,要学以致用,学以活用。假如能从“纸上”谈兵与“实际”用兵的有机结合上,去察人用将,就不致于发生大的偏差,赵括现象也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或许经过培养和帮助,赵括能够克服自己“纸上谈兵”的毛病,还能成为一名不尚空谈的战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