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098.施暖宰相田单
(2015-12-04 06:27:51)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将相篇之九读文】
原文: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于人,将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变也。”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如?”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 ”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语者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资治通鉴》第4卷)
译文: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田单出任齐国宰相,有次路过淄水,见到一个老人渡淄水时冻得直哆嗦,走出水面时已不能前行。田单便解下自己的皮袍给他披上。齐襄王听说后十分厌恶,说:“田单对别人施恩,是打算夺我的国位,我不早下手,恐怕以后会有变故!”说完一看左右无人,只在殿阶下有个穿珠子的人,襄王便召他过来问道:“你听见我的话了吗?”回答:“听见了。”襄王问:“你觉得怎么样?”回答说:“大王不如把此事变成自己的善行。大王可以嘉奖田单的善心,下令说:‘我忧虑人民的饥饿,田单收养他们,供给饮食;我忧虑人民的寒冷,田单就脱下皮袍给他们披上;我忧虑人民的操劳,田单也因此忧虑。他正符合我的心意。’田单有善行而大王嘉奖他,那么田单的善行也就是大王的善行了。”襄王说:“好。”于是赏赐田单酒宴。过了几天,穿珠于的人又来见齐襄王说:“大王应该在群臣朝见时召见田单,在殿庭上致谢,亲自慰劳他。然后布告国内寻找百姓中饥饿者,予以收养。”襄王这样做后,派人到街头里巷去探听,听到大夫等官员互相说:“哦!田单疼爱百姓,是大王的教诲呀!”
简介:田单,战国时齐将。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初为市吏。燕将乐毅破齐时,他坚守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齐襄王五年(公元前279年)施反间计,使燕惠王改用骑劫为将,他用火牛阵击败燕军,一举收复七十多座城,被齐襄王任为宰相,封安平君。齐王建元年(前264年)入赵,被任命为宰相,封平都君。
【读后随笔】
在古代将相中,施恩行善者有之。田单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他脱袍施暖于人则是其中的一例。做人做官,要多行善,不作恶。祛恶施善,不可空喊口号,应从具体事情着眼,自觉做好。田单身为齐国将军、宰相,遇到像老翁而寒的这类事,看看则罢了,远远离去就是了,不必大惊小怪。可是,田单不是这样。他却主动接近老翁,并脱下自己的衣服为其取暖。不要以为这是小事一桩,却有震撼力量。齐王倒有先见之明,马上意识到这股力量的作用之所在,“田单之施于人,将以取我国乎!”不过,还有比齐王更高明者,那就是那位穿珠子的人。此人,不愧是穿珠者,竟然把田单施暖于人与齐王施恩于民穿在一起,为维护齐王的统治,争得了更多的民心。
田单施暖于人,有着深深的经历背景。他原来是在他人的温暖下,走上从军为将之路的。当初,燕国军队攻打齐国安平时,临淄市的一个小官田单正在城中,他预先让家族人都用铁皮包上车轴头。待到城破,人们争相涌出城门,都因为车轴互相碰断,车辆损坏难行,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一族因铁皮包裹车轴得以幸免,逃到了即墨。当时齐国大部分地区都被燕军占领,仅有莒城,即墨未沦陷。燕军集中兵力包围即墨城。即墨大夫出战身亡。这时,即墨城内的群众说:“安平之战,田单一族人因铁皮包轴得以保全,可见田单足智多谋,熟悉兵事。”于是共同拥立他为守将抵御燕军。在即墨保卫战中,田单又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以弱对强,最终以火牛阵打败了燕军,并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七十多座失城,被齐王册封为安平君。
田单以爱民行善治国,使齐国“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得到了齐王首肯,也引起了一些心术不正者的仇视。齐王身边的九个宠幸臣子,为了中伤田单,异口同声地对齐王说:田单与大王之间,不分君臣上下,他是心怀不良之志,对内安抚百姓,对外关怀狄族,礼待天下的贤良人才,他不把大王放在眼里,志向是想独自大有作为,希望大王明察。齐王听后,便在第二天喝道:“召宰相田单来!”田单非常惊恐,摘下帽子,光着脚,赤裸上身前来,退下时请齐王治他的罪。可齐王却说:“你没有得罪我。只不过要你行你臣子的礼节,我守我君王的礼节而已。”有个正直的臣子名叫貂勃的,刚从楚国回来,齐王赐宴招待他。饮到兴头上,齐王又喝道:“召宰相田单来!”貂勃离开座位下拜说:“大王上比周文王如何?”齐王回答:“我不如。”貂勃说:“是的,我本知道大王不如。那么下比桓公如何?”齐王回答:“我也不如。”貂勃又说:“是的,我也知道大王不如。然而周文王得到吕尚,尊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敬为仲父。现在大王您得到安平君田单,却直呼‘田单’,怎么能说这种亡国的话呢?何况自有齐国以来,做臣子的功劳,谁能比安平君更高?当年大王不能承守祖业,在燕国起兵袭击齐国时,大王逃到城阳的山里,安平君以人心危恐的即墨方圆三五里城郭,疲惫不堪的七千名士兵,力擒敌军大将,收复齐国千里领土,这些都是安平君的功劳呀!如果当时他置城阳的大王不顾,自立为王,天下没有谁能阻止。然而他从道德礼义考虑,认为坚决不能那样做,所以修筑栈道木阁前去城阳山中迎接大王和王后,大王您才能得以回归,治理百姓子民。现在国家已经稳定,人民已经安宁,大王却‘田单、田单’地叫,小孩子也知道不该这样做。大王您赶快处置那九个坏家伙向安平君谢罪;不然,国家就危险了!”齐王听从了貂勃的指责,杀掉了那九个幸臣并流放其家族,加封给安平君掖邑地方的一万户俸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