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097.韩伐东周

(2015-12-02 06:29:30)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周纪篇之二十四】时间:战国中期(公元前353年)。地点:陵观、廪丘等(今河南温县东北一带)。人物:韩昭侯。古事:韩昭侯派兵攻打东周王朝,占领了东周好几个村落。史称“韩伐东周”。

读文

原文: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原文见《资治通鉴•周纪二》 公元前353年)

译文:韩国攻打东周王朝,夺取陵观、廪丘。

叙事

战国中期,东周王朝衰微,七侯争雄并立。当时,堪称强大的魏、赵、齐三国卷入了混战之中。魏国围攻赵都邯郸,争战了一年之久,使魏、赵力实大为削减;齐国忙于救赵,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国,三国无心顾及其他。周天子虽名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已失去控制力,说话没有人听了;周王朝局处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北)及其附近数县之地,实际上周天下不再有了,只是一个附庸诸侯大国的小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实力弱于其他诸侯大国的韩国,不甘落后,奋力进取。由于地处中原的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而国土在七国之中最小,所处的中原腹心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屡遭列强侵略与欺凌。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懿侯卒,子昭侯立”。韩昭侯继位后,更是急切地改变面貌、强大国势、振兴韩国。

韩昭侯(?—公元前333年),战国时期韩国君主,战国七雄之一。韩懿侯之子。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懿侯卒,子昭侯立”。公元前358年至公元前333年在位二十八年。他在即位不久,便任用法家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使韩国成为小康之治,诸侯不敢侵韩。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韩昭侯在申不害的策划下,借魏、赵、齐沉浸混战之机,派军队攻打东周王朝,占领了陵观、廪丘等好几个村落。因此,便有以上那段读文。其实,《史记•韩世家》也有这样的记载:“(韩昭侯)六年,伐东周,取陵观、邢丘。”

读后随笔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韩昭侯做了一件震惊天下的事情,那就是敢“伐东周”!名为伐东周,实则反周天子。周王朝是众侯的分封者,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韩昭侯公然站出来攻打讨伐,岂不是大逆不道么?有人说:此举出格了,上世纪初人家刚刚册封你们韩、赵、魏为诸侯,现在不仅翻脸不领情,还要用武力来讨伐,合适么?其实,时代发展到战国时期,一切旧的游戏规则都不灵用了,该不该对谁动武不需要什么理由,各诸侯国都在捕捉对己有利的机会,随时都可以以武力相加,昨天的尊主,今天就变成了被宰割的敌人。再说,周王朝早已没落,早该被历史所淘汰。

韩昭侯“伐东周”,成为敢向旧制度开第一刀的人。韩昭侯的这一举动,大有用武力摧毁旧王朝的味道。从主观上看,韩昭侯这样做,完全是从韩国的最大利益出发。在七强中,韩国是土地最小的国家。其疆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其四邻:西边是秦,南边是楚,东边是齐,北边是魏、赵。其大部分土地皆处于魏国的包围中。由于韩国四面受敌,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还常常遭受外来侵略,所以韩昭侯只好从自己南边很薄弱的东周(今河南洛阳东北)入手,抢得更多的地盘。不论韩昭侯主观意愿如何,但客观上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推动了旧度制的加速灭亡。

韩昭侯是韩国历史上颇有作为之君。据记载,韩国国势最强时期是韩昭侯在位的时候。从他的人格特征上分析,是个恋旧而又富有创新的人物。《资治通鉴•周纪二》载:“昭候有弊裤,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昭候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今裤岂特颦笑哉!吾必待有功者。’”译意大致是: 韩昭侯有条破裤子,舍不得丢掉,让侍从好好收藏起来。侍从说:“您真是太吝啬了,一条破裤子还让收起来。”韩昭侯说:“我知道贤明君主珍惜一举一动,一皱眉头,一个笑脸,都是有感而发。现在这条裤子比皱眉笑脸更重要,必须等到有人立功才给。”

以破裤奖赏有功人员,似乎有伤大雅。其实,也不尽然。从一定意义上说,名人使用过的物品包括衣裤,无论是好还是破的,都凝聚了本人情感,打上过历史印记,通常有其价值,甚至价值连城。由此看来,用这种旧物作为奖品,不仅不低俗,反而显得高雅,具有独创性。这一点,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然而,韩昭侯视“弊裤”如珍宝,加以收藏,并注重把收藏与利用有机结合,使“弊裤”发挥奖赏作用。看来,他的国家十五载“国治兵强”,与此不无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