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96.四面楚歌
(2015-11-30 06:27:13)
标签:
文化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成语源之十六读文】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
原文: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资治通鉴》第11卷)
原文:项羽在晚上听到汉军四面哼唱着楚歌,就大惊道:“汉军已经全部得到楚国的土地了吗?是什么原因楚人这么多呀!”
句释:“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读后随笔】
“四面楚歌”,出在楚汉战争的垓下决战前夕。公元前202年12月,楚霸王项羽到了垓下这个地方,由于兵少粮尽,与汉军交战尚未取胜,便退入营垒固守不战。这时汉军及诸侯军把项羽的楚军重重包围起来。夜里,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着楚国的歌曲,在大惊之后,从心理上彻底垮了下来,从而走向了乌江自刎之路。
项羽是从“四面凯歌”跌至“四面楚歌”的。他早年与叔父项梁举兵反秦,由于战功卓著,以自己的勇力才能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导作用,感受到的是一片赞扬。秦亡以后,他与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战争,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常常是胜多败少,感受到的是一种绝对优势。垓下之战,使他由巅峰跌入低谷,可谓是大喜大悲。楚霸王项羽当时所唱的《垓下歌》,反映了这种心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四面楚歌”,后来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三国志·吴书·胡琮传》:“昔武王伐殷,殷民倒戈;高祖诛项,四面楚歌。”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仅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八:“这时他才知道事情又有变化,王伯申简直有点儿‘四面楚歌’的样子。”
历史上的“四面楚歌”,是刘邦导演的一出好戏,项羽不过是钻进其陷阱中的一只雄狮而已。这样的悲喜剧,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还会有。问题是,做人做事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个好心态,有种自信心,自信“日月运行”是规律,即便“四面楚歌”,也不必自吟“楚歌”,因为太阳落山之后,月亮会升上来;月亮落幕之后,朝阳会喷薄而出。